返回第 23 章(第4/4页)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冻伤 443

    总计 2157895

    事实上,摧毁第聂伯河防线的秋季战役中,红军的装甲力量比夏季战役要逊色很多。夏季拥有3000 辆以上坦克自行火pào的苏联方面军,至秋季只剩下数百辆。而曼施坦因却依然维持着强大的装甲部队,甚至有能力在基辅以西几个jiāo通枢纽间集中超过600 辆坦克。

    拥有强大装甲兵力的曼施坦因,为何会反而遭到更大失败?分析起来,大致有3 个原因:

    首先,曼施坦因9 月撤退中,未能及时于第聂伯河一线建立完整防线,红军乘机在右岸建立数个大型登陆场。这些登陆场宛如德军防御堤坝上的裂缝,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几个方向的大决堤!

    其次,曼施坦因自夏季战役后,步兵员额一直严重不足。单纯靠装甲反击和轰zhàpào击,既无法守住漫长战线,也不足以把苏军从桥头堡上赶走。

    最后,就是曼施坦因自己的战术问题。他最擅长的一手,就是寻找出苏军的主要突破方向,然后最大限度集中装甲部队,实施凶猛反击。但在秋季战役中,斯大林却采取了四面出击,到处开花的进攻方式,使德军的装甲部队疲于奔命,顾此失彼。曼施坦因最终也被迫承认:每当他打算集中装甲兵力恢复某处态势时,被削弱的地段就可能产生新的危机。

    当然,曼施坦因最终还是孤注一掷,拿出不顾其他战线安危的气势(这一点受到了希特勒的限制),把大量坦克甩到了基辅以西的大赌场上。但遗憾的是,德军的密集装甲突击没有像过去那样产生神奇的效果,而是表现出比夏季更甚的疲弱势头。这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红军反坦克能力的提高。苏联人越来越倾向于保存优秀的技术兵员,大量没有经过训练的pào灰只是用来充实散兵线而已。

    曼施坦因在第聂伯河的失败,是对兵力集中和机动原则的一次挑战。事实证明,这些原则并非保医百病的灵丹妙yào。苏德战场的特有环境下,如果不重视战线的完整xìng和稳定xìng,一味的追求兵力集中,轻率实施大规模机动,只会让庞大的重兵集团变成无所依托的散兵游勇,或者中国人所谓的“流寇”。

    曼施坦因已经处于类似的窘境之中。他的装甲部队被牵制在战线各地,即使集中起来,也无法根本遏制红军的攻势;更可怕的是,由于丢失了此前寄予重大指望的第聂伯河天险,被赶出来的众多部队没有了坚固依托,有些甚至被丢到日渐寒冷的原野之上。而斯大林一直扣在手中的强大战略预备队,却陆续集结在了战线附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