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3/4页)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酿造酱油不存在氯丙醇问题,只有配制酱油由于加入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才可能含有氯丙醇。而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配制酱油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三氯丙醇”由一个专业行内话题演化为一个社会xìng话题,从而揭开今年酱油风波的序幕。

    就在这次会议上,石家庄珍极宣布,珍极酱油全部为酿造。

    此后几天,配制酱油的主要产区的广东、福建各厂家反应激烈,认为是有人故意炒作,自己的商品完全让人放心,欧盟也没有完全封杀中国的酱油。

    2001年3月29日,广东省六大巨头召开酱油峰会,公开承诺他们的产品不含“三氯丙醇”,共同表示支持国家新标准,欢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

    2001年4月3日,山东省酱油制造行业的风船、欣和、山口等六家主要企业在济南公开发表《自律宣言》,承诺所生产酱油全部选用天然原料,经微生物工艺发酵而成,不含酸水解植物蛋白液,更不含氯丙醇。

    2001年5月12日,欧盟代表团来中国检查中国进出口商品检测检疫局推荐的14家酱油企业生产的酱油中氯丙醇是否超标,最后没有公开发布检查结果。

    2001年5月28日新华社北京电,国家质检总局在京津、保定地区对酱油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表明,有4成酱油达不到国家标准。

    2001年7月,重庆万州发现“毛发水”酱油(胱氯酸下脚料动物氨基酸水解液,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新闻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做出“务必查个水落石出,依法重判,以告天下”的批示。

    2001年7月12日,国家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查假冒伪劣调味品。

    2001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酱油专项打假活动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检部门截至9月底共查处案件1313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68个,查获劣质酱油11.5吨。

    2001年9月1日,《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国家标准和《配制酱油》、《配制食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行业标准将正式实施。

    在标准实施几天中,北京、广州等部分酱油厂家纷纷刊登广告,庆祝标准实施,同时大打酿造牌。

    无风不起浪

    其实,围绕着标准问题,几年来酱油企业之间的“南北之争”一直没有中断过。

    1999年10月,由于认定“三氯丙醇”一种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含量超标,欧盟全面禁止了中国酱油进口,广东、福建成为重灾区,“三氯丙醇”成为配制酱油企业身上随时可能引bào的zhà弹。

    2000年1月1日,毛里求斯卫生部已决定禁止进口中国生产的酱油,原因同样是中国酱油所含致癌物严重超标。

    2000年9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酿造酱油、酿造食醋两个国家标准和配制酱油、配制食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三项条文强制xìng行业标准,并规定国家标准将于2001年9月1日起实施,而其他三项行业标准也将于12月20日起实施。

    2001年1月3日,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时收到一份申请制定广式酱油、广式食醋国家标准的公函。

    2001年1月31日,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给广东的公函回复,指出不宜制定广式酱油、广式食醋的国家标准,详细解释了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的区别在于是否加入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至于广式酱油中因口味需求加入草菇或海鲜等原料,只要未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则也应该是酿造酱油。

    酱油风波:社会意义大于市场意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