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1/4页)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1999年10月中国酱油在欧盟市场遭遇封杀令后,整个行业一直引以为恨。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一旦在国内引bào氯丙醇事件按消法关于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一节,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对整个行业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在欧盟于1999年最早提jiāo的报告中,氯丙醇被称做“有可能引发癌症”。而在美国、日本、欧洲的不同版本中,已明确指认“氯丙醇的4种异构体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癌效应”。

    按照即将实施的新国家标准衡量,我国酿造酱油中不可能含有氯丙醇,但是以我国目前现有的工艺设备,用不完善的酸水解法生产的配制酱油中氯丙醇含量不超标也不可能,国家有关部门的多次抽查证实了这一点。

    这就是问题的要害所在:眼下国内大多数厂家采用的基本是酸水解法。

    广式标准质疑国家标准

    中国酱油出口企业之所以对欧盟专家持低调,与两个月前发生的另一件事有关。

    元旦刚过,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时收到一份申请制订广式酱油、广式食醋标准的公文。

    广式酱油历经两千年的积累已形成自己独到的味道鲜美、滋味醇厚的特点,且随着粤菜的流行备受欢迎而大举北伐,许多企业已纷纷改打“老抽”、“生抽”的大旗。目前广式酱油已占到全国产量的40%,出口的50%。

    公函的起因就是我国第一部带有条文强制xìng质的国家酱油和食醋标准。新标准要求,自今年9月1日起,企业必须在产品标识上注明是“酿造”还是“配制”。此前我国只有行业和部颁推荐xìng标准,无须说明制造方法。

    公函行文虽一副标准公文格式,却事关广东省500余家、福建等周边省份数百家广式酱油生产企业生死,因而如何处置备受各方当事人密切关注。

    公函称新国家标准将会改变广式酱油的风味,直接影响销路和出口。原因在于,广式酱油中颇占分量的草菇老抽、鲜虾生抽等品种,是在酿造酱油中加入草菇或海产品抽提液,按新标准这类酱油既不能归入酿造酱油也不能归入配制酱油实际极有可能将其归入配制酱油行列;同时,国家标准中一些技术要求与广式酱油的发酵特点相冲突。

    从公函的建议上可以看出,出牌人实际是那些“拥兵自重”的“老抽王”、 “生抽王”们。

    然而令人困惑之处就在于:一部国家标准的制订应该既有前瞻xìng又有具体的可cāo作xìng,既能坚持原则又能照顾各地的具体情况。为什么一部历经三年、七易其稿的国家标准在正式公布仅三个月就遭到一种变相的“非议”,而“非议”者又来自这个行业最强势的地域集团?

    是“酿造”还是“配制”?

    位于广东佛山的海天酱油作为全国第一品牌,去年8亿的销售额虽只占到3%的市场份额,而纯利近亿元,气焰甚至胜过一度声名显赫的佛山照明。

    然而,由于多年体制的原因,1997年新标准着手修订时,虽然当时隶属轻工部的海天公司已经成为该行业事实上的领跑者,但“发包方”却是商业部、即后来的国内贸易部,新标准的修订按惯例是在该系统内寻找承办人。这一工作后来被河北省石家庄珍极酿造公司承担。

    珍极酱油的总经理张林认为体制隶属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1997年修订时,行业协会已经在起作用。只因为没有一个人明确说这要做国家条文强制xìng标准使用,而1978年、1987年的两个标准影响都不大,同时,企业的投入与国家补助相比是九牛一毛,关键是当时没人愿干。”张林这样解释。

    广式标准“质疑”国家标准的直接导火索就是1999年的欧盟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