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2/4页)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运。

    改革后,广东得风气之先,百禁大开。酱油等调味品行业也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悄然崛起,当北方企业还在地产地销的大缸里闷头发酵时,广东企业已在城市大大小小的餐馆和超市间丈量市场的最短距离了。

    据去年统计,全国酱油产量已达500万吨,产值近200亿元,业内人士估计,以现在的需求量加之调味品种类的日渐丰富和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高,整个调味品行业年产值当在千亿元以上,广东企业更以积二十年的先发优势啖到了头口汤,去年仅广东一省酱油生产已超过100万吨。而在1998年欧盟禁运前,广东出口酱油是2.5万吨欧盟的年需求量为3万吨,广东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一半,达16万吨。

    1999年10月,风云突变。欧盟在中国出口酱油中发现氯丙醇严重超标3000倍,随即全面禁止了中国酱油的进口,广东及福建成为重灾区。今年年初,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一份文件中也提到:最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抽查了6省(市)市场销售的93种品牌酱油,经检测,氯丙醇含量按“欧盟”标准考核不合格率高达84%,按我国行业标准(SB103382000)考核不合格率为41%。

    随后的检验证实,酿造酱油不存在氯丙醇问题,只有配制酱油中才可能含有氯丙醇。氯丙醇已成为中国酱油生产企业的心腹大患。

    所谓酿造酱油就是用传统的方法,以大豆、小麦为原料,通过发酵生产酱油;所谓配制酱油,含义就是用一半盐酸水解生产的化学酱油加一半酿造酱油勾兑而成的酱油。

    实际上,广式标准“质疑”国家标准的真正意图就在于,当一些广东企业生产特色酱油时,如果不能成为“酿造”酱油,势必打入配制酱油之列。而“配制”酱油将永远和氯丙醇紧密相连就如同二恶英与进口nǎi粉形影不离一样其标签就是一道贴在自己脸上永不赦免的封杀令。

    因此,“生抽王”、“老抽王”们对广式酱油国家标准出台的呼吁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2001年 李清宇 )

    中国酱油bào发“标准之争”

    被欧盟封杀近一年半的中国酱油能否重返欧洲市场?一个多月后,答案将水落石出。按照计划,5月12日,拖延一年之久的欧盟代表团将到达中国。此行的目的是检查中国酱油生产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欧盟的进口标准,而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便是一种叫做“三氯丙醇”的物质。

    “三氯丙醇”阻住出口

    1999年10月,欧盟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酱油进行抽查,发现三氯丙醇严重超标,随即全面禁止了中国酱油的进口。三氯丙醇是一种“有可能引发癌症”的物质。美国、日本等国已经明确指认“三氯丙醇4种异构体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癌效应”。根据欧盟成员国所采用的国家检查三氯丙醇含量的标准,在40%的干重情况下,要求每千克酱油中三氯丙醇含量不得超过0.02毫克。

    事件发生后,欧盟表示将组建代表团到中国检查。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推荐14家酱油标准生产企业接受欧盟代表团的检查。如果到时候中国生产酱油的14家大型企业不能通过欧盟的检查,则意味着中国再也不能向欧盟出口酱油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被逐出欧盟之前,我国每年向欧盟出口酱油1.6万吨,产值800多万美元。

    然而,就在欧盟代表团到来之前,中国酱油行业却掀起一场“标准之争”。

    广式酱油要“自立门户”

    元旦刚过,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时收到一份关于制定广式酱油、广式食醋标准的申请。

    申请的提出,源于我国第一部带有条文强制xìng质的酱油和食醋国家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