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2 章(第3/4页)  曾经德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业卖给这个没人要,卖给那个没人要,一旦德隆作一番调查,发现其价值,提出收购意向,马上就会有人来抢。达州钢铁同样是这一现象的又一个版本。

    第五章 悲壮的探行者(26)

    时至今天,川威对于丧失这一机会仍然追悔莫及。

    自从我安排了唐万新和中诚联盟的几个巨头王石、胡葆森、冯仑等的见面后,德隆和中诚联盟的沟通就多了起来,我也开始了关注房地产市场。

    对房地产行业,我虽没有cāo作过具体开发,但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海南顺丰工作时,就参与了房地产的投资和开发,后来又代表海南顺丰到成都投资,成立了四川川西能源、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对房地产业有些经历。但德隆却一直没有投资做房地产。我也曾就此事问过唐万新,他回答我说一来不感兴趣,二来早期在乌鲁木齐投资房地产就研究了财务模型,认为不是一个持续盈利的行业,另外,他不愿用大量各种手段去点头哈腰求人拿地签字搞批文。

    但正好在2003年7月,中央开始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整,出台了第一个调控文件,也就是建设部的“121”号文件。对这个文件的出台,很多专家和房地产开发商并没有更多的思想准备,仅仅以为就是一个适当提高行业门槛的文件而已。而我却不是这样认为。我认为应当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变革的开始,是整个行业转型的信号。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产生了用金融的方式进入房地产业的想法,着眼于房地产金融的研究和参与。

    我首先让团队成员研究国外房地产开发模式和金融模式,同时,我们加强同嘉德信的沟通与jiāo流,开始让友联产品总部的两位同事研究友联参与金融的方法。我们又积极与中诚联盟旗下的中城投资有限公司产生频繁沟通,并签署框架xìng战略合作协议,企图建立中国具有cāo作意义的民营金融混业平台与中国最大的房地产投资开发机构联盟的战略合作模式。

    我还没有进入德隆时,冯仑就向我介绍过创办中诚联盟的构想。当时,由于互联网全面进入中国,利用互联网开展商业创新的模式创意此起彼伏。所有人都在梦想着用英特网这一充满无限想象的虚拟平台来创造一种用最小的成本做最伟大事业的生意模式。

    冯仑和王石他们的早期构想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与国内一大批房地产开发商形成契约关系,成为一个整体力量。这种整体力量每年都会产生规模化的征地、投资、设计、策划、采购(钢材、水泥、设备、装饰材料)、装饰工程、建筑、安装、装修、销售、jiāo易、融资等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各种需求。通过建立中诚房网进行大量的网上信息传播、招标、jiāo易等方式,整体降低投资开发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房地产行业的运营水平。这样的构想,以冯仑、王石、胡葆森他们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地位完全有这个号召力和领导力,只是由于互联网的运用速度尚未跟上人们的思维与想象的速度,同时全球资本市场中的投机分子在互联网中的投资实施战略推出,纳斯达克指数骤降,互联网降温,冯仑他们才调整战略,将中诚房网“B-TO-B”模式改造成了由资本联结的紧密合作与战略联盟结合的合作模式。

    “121”文件的出台提高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即在土地使用证等相关文件没有办完之前不能开工,银行不予提供贷款,X工程没有封顶之前不能销售。这个文件的出台表面上看起来是将1997年启动的鼓励发展房地产业的政策作了改进,降低了开发商的杠杆使用比率,原来只需要不到全部投资的30%的资金就可以cāo作的房地产项目现在要提高到50%以上。许多自有资金实力不够的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立刻遇到困难。这种市场环境下,房地产开发商的过桥融资模式立即产生。许多开发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