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冲突的,甚至是很难生存的。他不仅生存了,还发展了,而且还发展得很另类。中国国有企业用这样的手法做事的实属罕见,只有中国华源、三九集团等可与之匹敌。然而不巧的是,刘晓光终于也没在体制内成为长盛不衰的领导人。因为涉及北京市领导人,他也受到了牵连;中国华源、三九集团这些比较异类的国有企业也相继成为重组目标。
对于合作,刘晓光是做好了准备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业务jiāo流。一上来,他就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回顾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从共产党放开一些领域让私人业主从事经营到私营企业发展、到国有经济如何从全面垄断到经济总量中国有比重逐渐下降,非公有比重逐渐上升,民营资本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他也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虽然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一定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刘晓光一上来从历史和战略角度来认识民营企业已经让我听出他的用意,他是在为首创与德隆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进行基础xìng铺垫。我暗暗对他的真诚态度表示钦佩。不出所料,他讲完这些后,开始介绍首创的发展历史。他认为首创虽然是国有企业,有很多的约束和框框,但是在运营上,首创大胆与各类资本合作,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市场机制,适应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游戏规则。他讲到,首创的战略是“532”战略,也就是50%进行基础投资,因为首创有民营企业不可比拟的融资通道,用大规模的融资从事资金需求大、竞争不充分、风险小、现金流稳定的业务,既满足了政府对首创的要求,也让首创打下良xìng的基础。30%资本投入房地产,这是首创地处北京、背靠政府的优势。首创有很强的获得土地的能力,有很强的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土地储备。首创这些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房地产的积累。另外20%的业务是金融。金融是首创一直很重视的领域,但是投入不大,步子不快,主要还是人才制约。首创这种体制可以找到其他方面的人才,但是难以找到高水平的金融人才。这样,金融就成了首创的弱项。所以,现在只能安排20%的比重。如果有条件,首创的金融比重可以随时提高。首创在金融上走出来了,才会有历史xìng突破。只有突破了体制和人才的瓶颈,首创才会有更大的抱负。
他讲到这里,我完全听出了他的用意,他没有将自己定位于友联的客户,让友联为他提供金融服务,而是希望和德隆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用德隆这样一个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民营体制和金融力量来实现他的历史xìng、战略xìng、体制xìng突破。我心中,无不一阵惊喜。我隐约感受到首创之行可能会超出我原有的与首创合作的预期。
他最后竟然连一点迂回的策略都没有,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与德隆合作的六条意见:
第六章 危机bào发(7)
第一,行业研究。
德隆有很强的行业研究能力,首创这一点做不到。他希望形成资源共享的行业研究合作模式,要我们拿一个意见出来。他说他很重视生意技术的研究,不喜欢做空泛的、意图不明确的研究。新经济时代产生出来很多商业机会,很多机会不是靠经验把握的,不是凭感觉获得的,必须通过对机会进行生意技术的研究才会清楚用什么方式赚钱。
第二,并购合作。
德隆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并购整合的历史。德隆已经形成优势。121文件*的出台就会出现大量的房地产并购机会。这方面,希望德隆提供重大的bào发xìng机会,首创愿意参与。
第三,基建领域。
城市燃气、机场建设、电厂投资、甚至核电方面的投资,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