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8 章(第2/4页)  周易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微。郑注。致。致密也。卢注。天地之德所生至精至微也。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故君子慎其独也。独则象天。

    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学曰。yù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郑注云。严乎言可畏敬也。胖犹大也。三者言实于内显见于外。

    大学中庸皆言慎独。荀子曰。不诚则不能独。大学释诚意则言慎独。不诚则不能独。此大学义疏也。诚。实也。独。中外一也。大学曰。此谓诚于中形于外。中庸曰。诚则形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皆独之效也。故曰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初疑桀纣之民从暴语。及观王莽魏阉时而其言始验。

    荀子不苟篇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即正心先诚意之义。致诚则无他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天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诚则欺安能独。不独则不形。诚则形。不形信不由中。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韩非子扬权曰。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

    淮南缪称曰。独专之意乐哉。忽乎日滔滔以自新。忘老之及已也。始乎叔季。归乎伯孟。必此积也。自少至长。不身遁。斯亦不遁人。遁。隐。故若行独梁。一木之水桥。不为无人不竞其容。故使人信己者易而蒙衣自信者难。

    庄子庚桑曰。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闲之中者。鬼得而诛之。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能独行。注云。幽显无愧于心则独行而不惧。

    法言修身篇曰。天下有三门。由于情yù入自禽门。由于礼义入自人门。由于独智入自圣门。司马光曰。生而知之。独运明智。极深研几。非常人所能逮。

    问神篇曰。龙蟠于泥。其肆矣。龙蟠于泥。独也。以况君子肆恣也。其肆。不慎独也。以况小人间居为不善也。哉哉。恶龙之志也欤。乎不拔。潜龙之志。

    孝至篇曰。或曰。何以处伪。曰。有人则作之。无人则辍之。之谓伪。注云。道不可须臾离。所以君子慎其独。

    韩非子扬权曰。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注云。道以独为容。案。独道之容即独也。大戴礼武王践祚带之铭云。火灭修容。刘子新论云。颜回不以夜浴改容。所谓独道之容。

    扬子太玄曰。yīn不极则阳不生。乱不极则德不形。君子修德以俟时。不先时而起。不后时而缩。动止微章不失其法者。其唯君子乎。注云。君子谓阳也。修德于黄泉。候春而兴。案。修德于黄泉即独也。君子慎独。有隐德者必阳报。故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老子道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寞兮。独立而不改。河上公注云。独立者无匹双。不改者化有常。案。独即一也。道独行。故君子慎独。道不改。故不可须臾离。

    淮南原道曰。所谓无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