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4 章(第3/4页)  周易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郑注云。天所以为天。文王所以为文。皆由行之不已。为之不止。如天地山川之云也。易曰。君子以慎德积小以成高大是与。正义曰。此一节明至诚不已则能从微至着。从小至大。

    圣学尚积

    诗敬之曰。日就月将有缉熙于光明。郑笺云。日就月行。言当习之以积渐也。

    学记曰。古之教者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注云。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耳。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复成大垤。

    又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郑注云。源。泉所出也。委。流所聚也。始出一勺。卒成不测。正义曰。犹学。初为积渐后成圣贤也。

    大戴劝学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干初为善。干三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循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同。

    荀子儒效曰。人无师法则隆情矣。有师法则隆xìng矣。而师法者。所得乎积。原本作情。注云当作积。非所受乎xìng。不足以独立而治xìng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乎。注。错习俗所以化xìng也。并一而不贰所以成积也。与中庸其为物不贰义同。习俗移质。并一而不贰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故通于神明。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六指。上下四方。尽六指之远则为六极。言积近以成远。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xìng恶曰。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

    尸子曰。水积则生吞舟之鱼。土积则生豫章之木。学积亦有生焉。

    王者尚积

    诗皇矣序曰。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

    家语好生曰。周自后稷积行累功以有爵土。公刘重之以仁。及至大王父敦以德让。其树根置本。备豫远矣。汉书娄敬传。敬曰。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余世。

    荀子强国曰。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愚谓此言积微自日而月。自月而时。自时而岁。不从微始非积也。故曰不胜。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以小至大。故月不胜日。原本作熟。先子从宋本改。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日也博。其为积也大。杨注。博谓所县系时日多也。大谓积小以成大。若蚁蛭然也。大事之至也希。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愚按。此所谓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也。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善日谓敦化。比于小事者也。月不胜日。故善日者王。善时谓兴务于大事者也。时不胜月。故善时者霸。补漏者危。杨注。不能累功累业至于币漏然后补之也。大荒者亡。杨注。都荒废不治者。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一日二日万机。王者敬日也。声色化民。霸者敬时也。敬日者在隐微幽独。敬时者在政教号令。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着焉。可以时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善积成名。故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务货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如毛。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