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禾,嘉谷也。以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之中和,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崔曰:“二月、三月,可种禾。美田yù稠,薄田yù稀。”
《汜胜之书》曰:“ 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胜之书》曰:“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盛,易生芜秽。良田亩得二、三十斛。宜种之,备凶年。
“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不减粱米。又可酿作酒。〔酒势美酽,尤逾黍、秫。魏武使典农种之,顷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俭可磨食之。若值丰年,可以饭牛、马、猪、羊。〕“虫食桃者粟贵。”
杨泉《物理论》曰:“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古今之言云尔。稼,农之本;穑,农之末。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yù熟,收yù速。此良农之务也。”
《汉书食货志》曰:“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师古曰:“岁月有宜,及水旱之利也。五种即五谷,谓黍、稷、麻、麦、豆也。’”〕“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五谷之田,不宜树果。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非直妨耕种,损禾苗,抑亦堕夫之所休息,竖子之所嬉游。
故齐桓公问于管子曰:“饥寒,室屋漏而不冶,垣墙坏而不筑,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公令谓左右伯:“沐涂树之枝。”期年,民被布帛,治屋,筑垣墙。公问:“此何故?”管子对曰:“齐,夷莱之国也。
一树而百乘息其下,以其不捎也。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cāo弹居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枝而论,终日不去。今吾沐涂树之枝,日方中,无尺荫,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产,丁壮归而有业。”〕“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师古曰:“力谓勤作之也。如寇盗之至,谓促遽之甚,恐为风雨所损’。”〕“还庐树桑,〔“师古曰:“还,绕也。’〕”菜茹有畦,〔《尔雅》曰:“菜谓之蔌。”“不熟曰馑。”“蔬,菜总名也。”“凡草、菜可食,通名曰蔬。”“案生曰菜,熟曰茹,犹生曰草,死曰芦。〕瓜、瓠、果、,“应邵曰:“木实曰果,草实曰.”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臣瓒案:“木上曰果,地上曰’”《说文》曰:“在木曰果,在草曰.许慎注《淮南子》曰:在树曰果,在地曰.郑玄注《周官》曰:“果、桃、李属;、瓠属。”郭璞注《尔雅》曰:“果,木子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曰:“有实曰果,无实曰.”宋沈约注《春秋元命苞》曰:“木实曰果;,瓜瓠之属。”王广注《易传》曰:“果、者,物之实。”〕殖于疆易。〔“张晏曰:“至此易主,故曰易。’师古曰:“《诗小雅信南山》云:中田有庐,疆易有瓜。即谓此也。’〕”
“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ròu。……
“人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师古曰:“班白者,谓发杂色也。不提挈者,所以优老人也。’〕”
“冬,民既入,fù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服虔曰:“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师古曰:“省费燎火,省燎、火之费也。燎,所以为明;火,所以为温也。’〕”……
“董仲舒曰:“《春秋》他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禾也。’……
“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三圳,〔“师古曰:“圳,垄也,字或作畎。’”〕岁代处,故曰代田。〔“师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