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老将出马(第1/3页)  醒之正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鸡窝村里鸡叫得很准时,三更刚到,全村的公鸡就如预约好了一样,此起彼伏叫个不停。王殿臣一家已经习惯了早起,今天起得比往日更早。因为今天他父子俩要出远门了,所以不到五点一家三口就爬起来忙活了。

    王家是鸡窝村的大户,全村有近五十户都姓王。目不识丁的王殿臣今年60岁,有三个儿子,老大叫王耀先c老二叫王耀华,老三叫王耀光。老大和老二都是初中毕业,只有老三高中毕业。

    两口子辛辛苦苦半辈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却没能达到光宗耀祖的愿望。老大和老二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务农,也曾跟着父亲淘过金子,可父子仨没挣到多少钱。如今,除了老三外,老大c老二都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分房另坐了。这两年,老大一直在一家砖厂卖力气,老二学了泥水匠,小日子在村里也算不错的。

    王殿臣俩口子和老三住一起,去年盖了五间水泥板房,把老俩口一辈子的积蓄全花光了。其实,修这五间水泥板房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王耀光今年27岁了,早就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可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王殿臣一咬牙,把陪伴他几十年的西面土坯房全拆了,盖了这几间村里数一数二的新房子。

    王耀光高中毕业后就去城里站大脚,刚开始两年还挣了一点钱,也在一个包工头那里混了个小队长。可没想到包工头发了财就随意挥霍,最后到处欠钱,无奈只好跑路了。可怜王耀光跟包工头两年,除了跟着海吃山喝了一阵子外,没拿到几个大子儿。最后,只能拉了一车水泥和钢筋回家,这才盖了这面房子。

    年轻人闯不出天下,还得老将出马才行。为了儿子的婚姻大事,为了一家人的幸福和未来,五年未出远门的王殿臣这回要“重出江湖”了,他要带着儿子去挣钱,不然儿子娶媳妇只能做梦咯,村里人也会笑话他们老两口。

    “吃饭吧!”当王殿臣站在院子里,再次把所有行李检查了一遍,确信没有落下东西时,传来了老伴李秀娟的喊声。“好,就来!”王殿臣应了一声,拿手在衣服上搓搓,就度着方步来到西房。

    炕桌上,一盘土豆丝,一盘红烧肉,一盘油炸馍,还有三碗荷包蛋,热气腾腾c香飘四溢。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李秀娟希望丈夫和儿子出门前吃得饱饱的,因为出了这个家门,他俩再想吃一口热乎饭就不那么容易了。一家三口围着炕桌吃得津津有味,不时唠叨几声家务事。

    “你俩慢点吃!”李秀娟看着狼吞虎咽的儿子说:“锅里还有哩,够你俩吃的。”

    “再慢就来不及了,吃完了还要收拾行李哩。”儿子依旧狼吞虎咽,显得有些兴奋和着急,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的田鼠一样鼓着。

    王耀光个子比较高,光洁黝黑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高挺的鼻子,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下,闪烁着一对细长的桃花眼,眼中充满了朝气和活力,还有一份淡淡的忧郁。

    “那也用不着这么急嘛,出门的又不是只有你俩。你俩慢慢吃,吃得饱饱儿的,吃饱了路上就不饿了。”李秀娟一边给丈夫夹肉,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

    “慢慢吃,别急!行李我都收拾好了!”王殿臣看着儿子,不由有些笑了。这傻小子,早上叫了半天才起炕,这会才想起收拾行李,却不知道父亲早已经把一切弄妥当了。

    听到父亲这么说,王耀光停下筷子,狐疑地看了一眼。“你阿大(父亲)四点不到就起来了,你做梦时他就开始收拾行李了,都在院里放好了,一会你扛上就行了!”见儿子不相信,李秀娟笑着解释道,又把自己碗里的荷包蛋给儿子夹了一个。

    儿子笑着说:“阿妈,再别夹了!你放心好了,我们饿不着。从这里到玉树,一路上都有馆子哩,哪里饿了就哪里吃呗。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