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浇水之争(第1/4页)  醒之正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清明前后,撒麦点豆。当一阵紧似一阵的风将山沟岔脑的土吹得沸沸扬扬时,大山一天天随之苏醒了,有气无力地打着呵欠。山沟里,冒出了几许新绿来,伴着去年荒芜的杂草,显得分外安静。

    与往年一样,村民们抓紧时节播种c灌溉。去年冬天没下几场雪,山里显得更加干旱。“一年庄稼两年苦”,辛辛苦苦的农民们指望着风调雨顺,多收点麦子,让日子过得好一点。可老天爷就是不睁眼,过完春节后更是片雪未见,清明前连阴了七八天,最后一阵风吹得又是满天白云。脑山潮气大,全凭靠天吃饭,浅山就不一样了,没有雨水往往颗粒无收。

    如何保证老百姓能够旱涝保收,成为历任镇上c村上干部的重中之重。山沟里原来不浇水,年年也是靠天吃饭。沟底一股清水缓缓流出,成为附近村民们以前的生命之源。十年前,镇上来了个牛镇长,将山沟沟里里外外走了一转,然后将几个村的主任书记叫到一块开了个会,确定了一项“引水工程”,在距鸡窝村向上二公里个叫闸门子的地方修了一条大坝,建了一个小型水库。闸门子真是个好地方,向上一公里多是宽阔的谷地,里面石头丛生,随着地势缓缓往下呈一个葫芦口,形成十米左右宽c三十米深的沟,特别适宜修小型水库。前几任镇长一直想在此修水库,粗略预算了一下,得需要四十多万元。因镇上没有钱,只好向县上要,结果打了四五次报告,但每次都是这个口子紧那个口子紧,要了几次没拨下来一个子儿来,因此只好作罢。到了牛镇长头上,又提出了修水库的建议,镇上干部将几年来的无奈说了一下。牛镇长听了很生气,大骂了一通那些不作为的官老爷们,然后很硬气地说了一句“没人给钱也得干活!干完后好要钱!”

    对于此举,镇上意见也不统一,党委会上研究了半天定不下。最后牛镇长直接拍案而起: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必须做!出了问题我负责。于是,牛镇长带着三个支持修水库的镇领导组建了一个“闸门子水库修建领导小组”,专项负责该工程。他从镇上挤出五万元来,又连赊带欠筹措了几百吨水泥,开始组织修水库。

    牛镇长是有着独到眼光的。他只所以敢这样做,无疑瞅准了两个有利条件:一是修水库需要大量石头,而山沟偏偏最不缺的就是石头;二是修水库需要大量劳动力,当时各村外出打工人较少,好多人有空都是晒阳洼(晒太阳),组织人力是不成问题。这些年,靠天吃饭的日子让鸡窝村等许多村子吃尽了苦头,特别是一到旱年,甚至于颗粒无收,解决生存问题民心所向。

    牛镇长直接下了死命令,让七个村每村派轮着派劳动力,专门派了一个副镇长驻到工地上指挥,自己一有时间就来检查。就这样,用了两个月时间,一道三十米高c十五米宽的大坝就修成了,“闸门子水库”五个大字一溜用红砂石砌成,显得分外醒目和耀眼。

    五万元钱修了个水库,一时成为县里大新闻。有人说牛镇长是滥用权利,私自摊派劳力,严重侵犯农民利益;有人说牛镇长是一心为民,敢冒天下之大畏;有人说牛镇长就是牛,故意和县上作对,这是给县领导脸上抹黑;有人说牛镇长是蛮干,没有任何专家论证的情况下就私自修坝建水库,是在拿人民生命当儿戏;有人说牛镇长是拿老百姓的血汗为自己捞政绩总之各式各样的话都有,可牛镇长听了都一笑而过,也嘱咐下面干部们不要做任何宣传,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水库建成那天,牛镇长个人掏腰包买了几串万字头鞭炮c又杀了两头羊,带着镇上几个干部到现场,慰劳一下辛苦了两个月的乡亲们。他万万没想到,这天各村来了两千多号老百姓,老老少少的,一个个在山坡上眉开眼笑,大大小小的鞭炮带来了上千挂。噼里啪啦,热闹非凡。一时间,小山沟里一时鞭炮不断,香气氤氲缭绕,显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