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一、养家(第1/3页)  乡村女人随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58年左右国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地方政府浮夸风盛行。人民生活状况不佳,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大量减产。人们连树叶c树皮c甚至观音土都吃了。大约2000多万人饿死

    姥爷及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姨就是在那个年代饿死的。从此以后姥姥就带着母亲,及两个姨,两个舅舅五个小孩子生活。白天去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晚上给孩子们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但因孩子小且多,只有姥姥一人挣工分,无论她怎样拼命,孩子们还是饥肠辘辘。姥姥每天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孩子们就围在她周围想讨点儿东西吃。看着孩子们饥饿的可怜相,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因为姥姥实在拿不出一点儿东西让孩子们充饥

    “前面有车后面有辙,没有过不去的路”,这是时常挂在姥姥嘴边的鼓励自己及孩子们的话。庄稼即将收割时,也是农民粮食青黄不接最严重的时候。眼看孩子饿的皮包骨头,当娘的心如刀绞。光心疼不行得想办法活下去,所以每天下午在地里干活时,姥姥就趁人不注意偷揉些麦籽儿什么的,只要能吃就行,装在当时村妇们穿的胖腰裤兜里。也许别人看不出来,也许看出来也都理解,谁也不说。

    晚上回家,还不敢让孩子们明吃,等熄灯了再偷偷地,一小把,一小把塞到孩子们的被窝里。孩子们每晚都像巢里的小鸟一样露着头等待老鸟的喂养。

    孩子慢慢长大,虽然衣衫破烂,饭食不足,但蹦蹦跳跳还算健康。大点的孩子都能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做为男孩子的舅舅,看到姥姥那样辛苦,就每天到地里寻些吃的,除了养活自己还把多余的拿回家交给姥姥分配,有时跑的很远,地里吃地里睡,找不到多余的吃的几天不回家。姥姥也不找,用她的话说“与其在家里c挨饿等食儿吃,不如找食儿吃”

    下雨天是最难熬的日子,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晚上睡觉孩子们都坐着睡。因为屋里土地面上到处都是锅c碗c杯子c桶c盆在接着房顶落下来的嘀嘀嗒嗒的雨水。床是放在屋里较好的位置,但不是床头漏雨就是床尾漏雨,哪里不漏孩子们就躲哪里,一夜折腾的没完。外面不下了,屋里还滴答。夏天到汛期,每次下大雨,屋里就成了水坑,要大人小孩撸起裤腿,用盆子往外端水。

    “妈,哪里都是湿的,没引火的干草怎么做饭呀?”母亲及二姨她们都愁眉苦脸地的望着姥姥。“没有过不去的路!”姥姥根本就没把这小问题当回事儿,她来到堂屋掀开床铺,把下面的高粮杆织的席拽几节捏成碎条来引火。因为下雨席快被姥姥燃完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过了今天,再说明天,今天就过不去,明天想也白想。”

    二c继续为儿女操劳

    熬过了最苦的年代,孩子已羽翼丰满。一个个离开巢穴成家立业。女儿成了客人,一两个月去看一次老娘。儿子儿媳仍享受着姥姥侍奉。姥姥60出头已白发苍苍,但身体很硬朗。扫地c担水c做饭c缝缝补补c带孩子样样都很利落。

    7c80年代我还很小。那时我们姐妹,兄弟很多,土地也分的多,又没机械全靠人工。父亲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家里地里的活就落到了母亲一人肩上。姥姥心疼母亲,尽快把自己家的紧要活做完。就换上干净的深蓝连襟外褂,黑色大裆绑腿裤,头裹褐色方巾,挎个里面装着自做的油饼c麻花之类的吃的上面用一块儿蓝碎花布盖着的竹篮子。踏着三寸金莲的小碎步子,急急火火地往十多里外的我们家赶

    姥姥到我们家后,不管母亲在不在家,就开始忙活。先到厨房把母亲急着去地干活没时间洗的锅c碗c瓢c盆洗刷干净,各就各位。把地面打扫干净。再拿起大扫帚把院里的垃圾全扫到院子中央的粪坑里。最后收拾堂屋,干净后,开始挑捡我们小孩子的没洗的,该拆的棉衣,棉被。一件件一堆堆都抱到外面。在压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