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7(第1/2页)  雪松三部曲之创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我教母身边,时间总是平静地流过——并不是哗哗地、迅速地流,而是平淡无奇地流,好比一条水位高涨的河静静地流过一片平原。’哇,多么优美而从容的叙述啊!我真是太佩服夏洛蒂勃朗特了,她是位天才的语言大师诶!——小叔,你说对不啦?”

    盛佳瑛从手捧的书籍上抬起头问道。

    盛铭懋正在脸盆架前洗头,他冲净头上的肥皂,边用毛巾擦拭边答道:“对,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看似不经意地写来,但却恰到好处地蕴含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说着他端起脸盆走出屋门,把脏水泼到台阶旁槐树浓荫下的草地上。

    “呦,讲得头头是道诶,”她歪着头笑道:“我看哪,你比我们学校的那些教授一点也不差诶!”

    “我喜欢文学,”他用毛巾擦着脸和胳膊说:“再说,读原著对提高外语水平也很有帮助。”

    这是五一年深春,古井山东坡半腰的这座单身宿舍沐浴在洋洋暖意中。宿舍两排石屋及周围约两个篮球场大小的绿地当初叫“东麓别墅”,建于一九一九年工厂创始时,用途是供负责安装第一座炼铁炉的美籍工程师约翰大卫居住,材料便是利用开凿炉基产生的质地坚硬的青石。别墅建得十分考究,两排石屋坐西朝东,并排而立,相距九米;每排房长三十三米、高四米、宽七点四米,高敞坚实;外墙青白色,硬山起脊,人字柁,水泥瓦面,虎皮墙体。每排房有屋室四间,每间均教室大小,墙壁厚实,挑高几近三米五,宽敞通透,冬暖夏凉;东西墙各开四扇白漆木窗,采光充裕。空地上植槐种柳,甬道旁芳草萋萋,可以想见,当年约翰大卫在此的生活应十分惬意。解放后,厂里把空闲的石屋略作修缮,便用作男职工单身宿舍。

    盛佳瑛是盛铭懋大哥的女儿,从上海来京上大学,郝廷魁见盛铭懋无法解决侄女儿周末和节日来玩儿时的住宿,就在自己家为她安排了一间。这天早晨盛佳瑛在郝家吃过饭,溜达着上山来找小叔玩儿。

    “……小叔,你去过布鲁塞尔没有?”盛佳瑛问道。因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这部《维莱特》便是以布鲁塞尔为故事发生地的。

    “我是放假到科隆玩儿的时候顺便去的,因为两个城市离得很近,坐火车不到三小时。——对了,我还用香烟盒儿做了一座科隆大教堂的模型,非常漂亮!”他不无得意地说。

    “模型在哪里?让我看一看。”

    “送给你霭云阿姨了。”

    “哎呦,我小叔可真是个‘大情圣’诶!霭云阿姨被感动得哭了对不对?”她笑着打趣道。

    “唉,至少她不再回避我了。”他脸上的神采消减大半,叹了口气道。“——对了,今天你就可以欣赏我的杰作了。”他补充道。

    “怎么,今天去看望霭云阿姨吗?”她从那副白塑料框近视镜后睁大眼睛。

    “对啊,你不是早就想去了吗?”

    “那我得去拿送给她的礼物诶。”

    往山下走的时候,她睨了小叔一眼,见他那饱满兴奋的神情,不禁在心里掠过一缕哀愁。虽然只有十八岁,但凭女人的直觉与对霭云的了解,她预感小叔的这份爱情如同水中月、雾中花,缥缈虚幻,难成正果。

    他们在郝家耽搁了一阵子,因为郝廷魁叫住盛铭懋,商量点儿厂里的事儿。

    “……二号高炉于二月份修复投产,苏联专家提议的‘大风高温操作法’也日臻完善,从设备和工艺来看,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郝廷魁给盛铭懋倒了杯茶,坐在他对面说。

    “是啊,大家心气儿很足,都想让产量节节攀升。可是,现在突出的问题是高炉炉况波动较大,不能实现平稳顺行。而且,由于设备陈旧,炉况不稳也容易产生事故。上半年,烧穿炉缸的情况就发生了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