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第1/2页)  雪松三部曲之创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叔啊,你也太不懂得女人的心理了嘞!”听罢盛铭懋讲述前因后果,佳瑛又心疼又无奈地轻声埋怨道。

    他俩坐在琼岛南岸双虹榭前的长椅上,近旁绿柳拂风,远处湖水闪动着粼粼波光。

    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叔侄俩的心情已基本平复,盛铭懋此时亦思忖出他那“喜相逢”环节设计的极为不当:秋月反复强调过“霭云”已不复存在,说明她对死而复生前的记忆,无论是欢快美好的还是痛彻心扉的,都不愿再去触及,而要埋葬在脑海最底层。因此,她最初甚至连他也躲避不见,就是想与过去一刀两断。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他,但也仅是作为特例让他独自进入她现在的生活。而对盛家其他人,当然是一概排斥的。自己未能认真悟透这一点,总乐观地以为用过去的喜可以冲刷过去的悲,真是太幼稚了。

    “……小叔,你不晓得,霭云不愿见盛家人,不光是恨二叔,还怨恨阿奶嘞!”佳瑛眼望湖水悠悠地说道。

    “嗷,为什么?”他觉得十分意外,因为,母亲对霭云一直如同女儿般疼爱。

    霭云是在盛铭懋留学期间嫁给二哥的,他在此后收到母亲的信,说他们二老急于抱孙子,但大哥生了女儿,二嫂又一直未孕,所以,二哥把霭云收房作了姨太太。还闪烁其词地说虽然盛铭懋与霭云亲如兄妹,但都已长大成人;霭云有了归宿,盛铭懋将来也好与门当户对人家的姑娘谈婚论嫁,云云。父母不赞成他与霭云好的态度早就有所表达,但二哥收她为姨太太则是他始料未及,整个婚娶促成经过及霭云的反应他也无从知晓,更无法加以干预。

    此时,随着佳瑛的讲述,往事在他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除了二哥,盛母是促成此事最积极的人,因为这样既可遂延续香火之愿,又可断小儿子与丫鬟之情,一石二鸟。她把霭云叫来深谈,一是表明霭云与三少爷之间的感情无任何开花结果的可能;二是说明二少爷收房的目的是传宗接代,日后霭云若生出个一男半女,便是盛家的功臣,自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三是霭云与盛家本是远亲,如今亲上做亲,荣及家里,非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连自家亲友也能沾光带彩,改善生活状况。四是……总之盛母巧舌如簧,拉着霭云的手絮叨了如许这般贴心贴肺的“知情话”。但霭云并未顺从,也不分辨,只是一味咬着嘴唇儿垂首不语。她心中想着远在他乡的三少爷,想着他临行前牵着她的手依依不舍的样子,想着他“如今年轻人的感情应该自己作主,咱们以后要过自食其力的自由生活。”的话语,她要为此而坚守、而等待。

    这些心思亦在盛母和盛铭度揣测之中,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盛母拿出了一封三少爷写来的“绝情信”。

    听佳瑛说到这儿,盛铭懋蓦地想起有回他与秋月相见,她也冷不丁问过“你当初为什么要写那封信?”而当他错愕地反问“信?什么信?”时,她却又恍然大悟般说道:“嗷,我明白了!——算了吧,不要提它了!”

    “她指的就是这封‘绝情信’!”佳瑛听小叔述此细节后肯定地说。

    “可我从来没给她写过信啊!”他困顿地说。的确,因父母反对,他无法在家信中捎带给霭云的信。

    “你忘了我二叔是干什么的了吗?”佳瑛冷笑道:“他想要模仿你的字迹写封信,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

    “绝情信”的内容自然入情入理,先是说父母给“我”说了门亲事,念及双亲年迈,思前想后,虽痛苦异常,但还是不忍违抗父母成命,只得割舍私情,抛却良缘,你我有情无份,亦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再是说二哥为人宽厚善良,待人温柔体贴,你能跟了他也是个好归宿,“我”也能感到安心,日后咱们还是至亲至近的人,虽无夫妻之份,仍有骨肉之缘。接着劝霭云凡事往明白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