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第1/3页)  雪松三部曲之创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一阵儿,乐家这本“经”也让一个字儿给卡住壳儿了,这个字儿就是——“房”。

    首先是大儿子长乐的居住状况比较紧张。长乐跟着老栓住在铸造新村,这儿盖的不是四合院儿,而是更适合做职工宿舍的连排房。分给老栓的是两居室,但原本是个一明一暗的套间儿,老两口与儿子儿媳合住不方便,便改成了各自开门儿的两个单间。眼下长乐有俩孩子,儿子志强六岁,女儿志清三岁,四个人挤在一间十二平米的屋里,颇感局促。且儿女渐大,同住亦多有不便。

    恰在此时,北城钢铁厂住宅新小区又一批建房分配指标下达,地点位于鼎金街,永乐作为志愿军复员军人、先进生产者、中层干部,板上钉钉获得一个分房指标。

    然而,矛盾便由此发端。

    这天虽然是周日,但乐家人都去扩建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直到傍晚才陆续归来,准备给志强过七周岁生日。唯有志强妈从午后就忙碌不停,摘洗切剁、煎炒烹炸,预备一桌美味佳肴。

    她叫温莉蓉,是北城钢铁厂子弟学校——东麓小学教师。跟长乐搞对象时,长乐是焦化工段普通工人,工作环境艰苦,娘家人都有些看不上。但她觉得长乐聪明踏实、刻苦上进,就“屈尊下嫁”跟了他。长乐也没让她失望,业余时间拜一位特级钳工为师,学成后更换了工种,既有技术,工作环境也大为改观。由于钳工干得十分出色,被铸造部点名儿调了过去,后来当上了钳工班班长。

    晚餐开始了,永乐见桌上有他喜欢吃的红烧带鱼,就笑嘻嘻地说:“呦,嫂子,这带鱼是专门给我烧的吧?”

    温莉蓉一边把盛好的饭递给大家一边笑道:“就你嘴馋!——喜欢吃你就多吃几块儿呗,还管给谁烧的!”

    永乐夹起块儿带鱼放到志强碗里:“——哎,先给我大侄子来一块儿!七岁了,好好给我上学念书,将来上叔叔炉子上当炉前工!”

    温莉蓉笑道:“就知道炉前工,这么大的世界,就没有别的工作可干啦?!”

    志强道:“我长大了想当空军!”

    永乐道:“嗯,好,有志气!——空军叔叔救过你永乐叔的命!”

    志强立刻说:“叔,你给我讲讲!”

    永乐思索了一会儿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头两年,大鼻子美国鬼子欺负咱们志愿军没有飞机,成天价派他们的‘野马’、‘黑寡妇’轰炸、扫射咱们的运输线。”

    志强问:“叔,‘野马’跟‘黑寡妇’是什么呀?”

    “是咱志愿军给敌人飞机起的外号。”永乐接着讲道:“为对付敌机,咱志愿军也想了好多办法:在运输线附近的山岗上安排防空瞭望哨,在公路旁的岩壁上挖了很多汽车掩体,我们汽车兵在行进途中只要听见防空警报,就立刻把车开进掩体或者树林里,让敌机干着急,就是找不着目标。”

    “……小强,边吃饭边听你叔叔讲。”温莉蓉见儿子听得愣了神儿,便插嘴催促道。

    “不过,美国大鼻子也不是光吃干饭的,为了掐断志愿军的运输线,他们变得越来越狡猾。”永乐边说边往志强碗里又夹了些菜:“有一回,我和燃料股长去给前方送炒面——”

    枪炮轰鸣、硝烟火海、生死瞬间……这种艰险万状的境况给人留下的记忆烙印未亲身经历者是无法想象的,那就像一部以大脑做摄像机拍下的纪录片,随时随地会强烈而鲜明地重现在永乐的脑海中。

    ……一路上,弹坑一个连一个,嘎斯大卡车在弹坑边缘划着“s”曲线向前行进,坐在驾驶室中的永乐和燃料股长吴绍基被颠簸得身子弹起又落下,像是在坐醉酒癫狂的轿夫抬着的轿子。但显然他们对此早习以为常,一边行进一边还聊着家常。

    路边漫山遍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