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9 章(第2/4页)  细节决定成败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业才能发展壮大,经济才能不断增长。如果竞争中全是潜规则、暗cāo作,企业不能生存发展,经济衰退,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将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人的“仇富”心理会给企业家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社会中那些最有创造力、最富活力的人被压垮了,对社会、对老百姓也会是一种损失。

    三、时代需要宽容精神(4)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宽容的精神,这样才能让社会空气更湿润,让每个人活得更滋润。

    企业要努力保持社会的空气湿润,形成一个和谐社会,不然空气太干燥了就容易着火,真的着火了企业就容易受到大的冲击。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

    四、落实要到位关键看结果(1)

    我的家乡江西九江湖口县,地处鄱阳湖入长江口。那是一个只有27万人口(至2005年6月),美丽而不富裕的小县。

    我在18岁以前一直是在湖口县的乡下长大的,那时候的穷苦日子可能是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长大的孩子无法理解的。我在许多次讲座及答记者问中都说过一句话:“给我多少钱我也不愿回到18岁以前生活过的农村去生活,因为那里太苦了。但是,给我多少钱我也不会换那18年乡下生活的经历,因为它让我了解农村的清苦,让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孩子。”

    我在18岁那年走出湖口上大学了,学的是中文,以后做了六年的教师,两年副厅级干部的秘书。29岁那年响应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号召“下海”去了深圳。从公司的业务员做起,一直做到高级职业经理人。15年的职业生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始终以农民的儿子自居。

    家乡的农民勤劳而朴实,是他们养育了我,给了我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我的环境有了改善,同时,希望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改革开放二十九年来,不仅是城市,农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总认为农民的劳动与他们的所得不相符。农村环境的变化与时代的变化相比还是没有同步,尤其是我们出国考察看到了日本、德国、美国的农村后,深感震惊。我们现在的大城市从硬件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已不大了,可是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村与他们比起来至少还有几十年的差距。

    中国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村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虚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在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是一个顺应时代的英明决策。也提出了“20字”新农村的建设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作为一位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村一直有深厚的感情,并时刻关注着农村的发展;作为一名管理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我更关心的是中央提出的那么多、那么好的惠民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得到结果。

    2007年1月初,在北京参加一个培训研讨会,我的同事吴宏彪先生给我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次扶贫工作。吴宏彪说:“1999年,我参加了贵州省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去贫困的毕节地区驻乡帮村。其中有一项任务是捐助贫困党员或村民作为扶贫对象,我们每人准备捐助帮助5户,每户捐500元。当我们刚到村里时,不熟悉情况,村支书便带领我们去了解贫困户。当我们走进第一家时,看到的是这家的大瓦房,走进屋里往厨房一看,挂着几十块腊ròu,这在当地是富裕的标志。我感到这并不像贫困户,后来一问,知道这家是村支书的亲戚。我找到村支书,表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