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种情况下,增加的收益都是看比赛带来的愉悦感,新增加的成本都是淋雨带来的不舒服。如果你觉得淋雨不算什么,只要能看到比赛就高兴,则不管你是自己买票还是别人送的票,都会去看;反之,则不会去。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不要再考虑买票的钱,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
经济学认为,某种要素的贡献,也是由其边际的一单位的贡献决定的。?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是关于农民种粮食的。?
假定只有一亩地,如果一个人种,可以打1 000斤稻米,但是两个人却不会打2 000斤,只能打1 800斤,三个人只能打1 900斤,等等。想想,如果是1万个人,能打多少斤??
0斤!因为1万个人一块上去会把土地踏平的。?
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规律,第二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打的稻米多,第三个人没有第二个人打的多,依此类推。总之,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打的多。经济学家把这个规律叫做"边际产量递减",也就是说新增加的人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
边际产量递减,没法证明,但是也不能推翻,它是个公理。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产量不递减,那就是递增或者不变。我们看看这是否可能。?
如果边际产量不变,那就意味着后一个农民的产量永远与前一个一样多,那我只要用一亩地,就可以生产出养活全中国人需要的粮食,只要不断地增加农民就行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递增了。?
回到问题上来。如果有100个人来种这一亩地,那么每个农民应该得到多少工资,也就是多少稻米呢?因为每个农民并没有差异,所以他们得到的稻米应该是一样多的。农民得到多少,取决于农民的劳动贡献有多大。?
那么,这个贡献是第一个人的产量1 000斤,还是所有这100个人的产量总和的平均数,抑或是其他呢??
不可能是1 000斤,因为一共也没有这么多的稻米。?
所以,一般人会说是平均数,也就是把所有100个人的产量加起来,除以100。这似乎有道理,既然每个人得到的都一样多,当然得是平均数。?
不能给农民这么多!因为每个人拿走平均的产量,农民就把所有稻米都拿走了。土地的主人不会同意。?
每个人到底能分得多少稻米,必须进行边际考虑。也就是看最后一个人,即第100个人的产量是多少。比如是10斤,也就是说,由于增加最后一个人所增加的产量是10斤,这个产量就叫"边际产量"。?
经济学家说,每个人应该获得的稻米就是这个边际产量,即10斤。?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劳动的贡献只有 10斤!?
最后一个人对粮食的贡献只有10斤,这一点,大家都不会有异议吧?那我说,每个人,包括第一个人的劳动的贡献也只有10斤。你信不信??
首先,稻米能生产出来,不仅仅靠农民的劳动,还要有土地,因此,稻米是劳动和土地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土地对总产量也有贡献,产量不全是农民的贡献。?
其次,如果让第一个农民最后一个来,他能打的稻米也只能是10斤,而不再是1 000斤;让最后一个人第一个来,他打的稻米也将是?1 000?斤,而不再是10斤。原来的第一个人打的稻米多,惟一的原因在于他是第一个来的。?
第6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3)
第一个来的和最后一个来的,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第一个人自己用1亩地,而最后一个人只能用1%亩的地!?
因此,第一个人打的稻米多,是因为他用的地多;最后一个人打的少,是因为他用的地少。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