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1/4页)  人人都爱经济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就是自然和道啊。?

    再看亚当·斯密的原话:

    每个人都力图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既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能够增进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一己的安全或私利。但是,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

    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外一种目标,尽管这目标并非他的本意。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使他经常地增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更好。

    另外,我们常常说,鄙薄金钱是传统观念,可是司马迁的财富观,很值得今天的人好好体会,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这段话的大意是:所以说:"粮仓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就会知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好去做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会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了。江河深,鱼就在那里生存;山林深,野兽就在那里藏身;人富有了,仁义就会依附于他。富有者得了势越发显赫,失了势,依附于他的宾客也便无处容身,因而心情不快。夷狄那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谚语说:"家有千金的人,不会犯法受刑死于闹事。"这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那些拥有千辆兵车的天子,享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占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入户口册内的普通老百姓呢!??

    可以想像,在沃尔玛走向辉煌的过程中,许多同类公司被它击败,倒闭了。为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它们的东西卖得太贵,比沃尔玛要贵,消费者更喜欢便宜,买沃尔玛的东西省钱,省下的钱,可以买别的东西,消费者的福利就提高了,这是消费者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沃尔玛,并不是想给消费者省钱才开公司的,它只是想给自己、给自己的股东挣钱罢了,它是为了自己好,为了自己利益的极大化。但是,如果它想自己好,就得和其他同类的公司竞争,就得卖得比别人便宜,这样,它就不期然地促进了本来并未打算促进的消费者利益。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这是一种自发的、个人的力量。永远也不要忽略个人的这种自发的力量。?

    很多东西都濒临灭绝,可是我说一种,它就不会在短期内灭绝。就是鸡。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吃它。你喜欢吃,就有人去养鸡,就可以挣钱,你吃的越多,鸡就会越多,要不就挣不到钱了。可以想见,大家都不吃鸡会怎么样,鸡就存在不了多久了。?

    第13节: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4)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每个人都从别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岂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亚当·斯密说不如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得好呢,难道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不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吗?!?

    愿望当然好,但是这不是世界的本质,不是人xìng的本质。?

    人类不是没有试过,教训太多了,而且是惨痛的教训,人类慢慢学得聪明了,不再那么天真了。?

    怎么才能保证,个人在促进自己利益的时候也促进他人的利益呢??

    人类已经找到了这样的机制,这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jiā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