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解释,使得李嘉图原本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劳动价值学说解体了。?
当时,写了著名的《人口原理》的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不无调侃地说:我早就说过,决定价值的东西,不只是劳动,现在你们也同意了,不过,我给你们说的大自然的劳动取了个新名字,即"资本",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因为这个时候,资本的获得不再是免费的了,要创造价值,必须有资本的加入。人们对价值的认识深入了一步。?
再后来,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提出,应该再加上土地,就是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认识又进了一步。再后来,又有人说,要加上技术和知识。?
第19节:供给和需求(3)
也就是说,当两个东西jiāo换时,不仅要看商品中包含多少劳动,还要看含有多少其他要素。比如微软cāo作系统,价格很高,可是劳动的因素却很少,主要是资本,还有知识和技术。?
劳动决定价值的观念,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据说,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十个职业,让学生选出最值得尊敬的职业。有意思的是,选农民的最多。学生说,农民的劳动最辛苦,粮食最重要,所以,最值得尊重。其实,最辛苦的工作,不一定最值得尊敬,因为它不见得能开创新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劳动,比如知识分子的劳动,却不一定最辛苦,但是更值得尊重。粮食是重要的,但是人并非只靠粮食生存,水、衣服的重要xìng一点也不亚于粮食。?
尽管加上了众多因素,比原先单一因素的理论要科学多了,但是这些理论还是存在严重的缺陷。?
问题在于,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土地,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是客观的、跟生产有关的要素,也就是供给方面的力量。这些理论,根本没有考虑到需求一方的作用,或者认为需求根本不起作用。?
这是很大的缺陷。两个包含同样劳动、资本、土地的商品,价格可能却有天壤之别。比如,当粮食大丰收时,一斤粮食只值1毛钱;可是当发生饥荒时,同样的这一斤粮食可以卖100块钱,甚至更高价格。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所包含的劳动等客观因素是一样的。所以,光凭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等客观要素,还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
包含劳动多的东西,价值不一定大。比如两个渔民,每天下海打鱼。有一天,狂风大作,浊浪滔天。其中一个不敢下海,而另一个却照样出海。下海的这个人风里来浪里去,历尽千辛万苦,捕到了一条鱼。而没有出海的那位很幸运,在海边抓住了一条自己跳上来的鱼。假设这两条鱼一模一样,它们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可以jiāo换到同样的东西,可是显然,蹦上来的这条鱼,几乎没有包含劳动,而辛苦打到的那条,所包含的劳动一定多得多。?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劳动创造一切。其实,这更荒谬。山中的走兽,空中的飞禽,水里游弋的鱼儿,是大自然原本就有的,跟劳动无关,没有人的时候就存在了。劳动并不创造一切,劳动只创造很少的一点东西。?
所以,马克思曾经说,劳动创造一切的说法,是跌到了资产阶级的泥潭里了。?
回过来说,客观的因素决定价值的理论有严重的缺陷,这启发了经济学家从主观因素上寻找价值的源泉。?
我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用,这个有用,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主观的,比如粮食能解除饥饿、有用,这是客观上的有用;但是像歌星演唱会,虽然歌星唱歌本身是客观的,它的用处却是精神的、主观的,不同的人喜欢的程度,进而愿意出的钱是不一样的,有人愿意花?1 000?块,有人连100块也嫌多。?
即使是客观上的有用也会变化,比如当你很饿急于要吃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