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和当你已经吃饱时,粮食对你的有用是不一样的,虽然粮食解除饥饿的客观作用依旧。?
同样的粮食,当你饥饿的时候,你愿意花很高的价钱去买;当你不饿的时候,你就不愿意花钱买它了。为什么同样的粮食你花的钱不一样?就是因为你对不同场合下粮食的主观评价不一样,或者主观上的用处不一样,饥饿的时候评价高,吃饱时评价低。?
前面也提过,在经济学上,把物品的对人的主观上的有用叫做"效用"。我们愿意为一件商品出价多少,取决于这个效用,也就是主观上的有用程度,而不是客观的有用程度。?
一件东西如果完全没有效用,我们就不会买它,可是,是不是效用越大的东西,我们愿意付的价格就越高呢?不是的!?
比如,钻石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也就是效用很小,但是它价格极高,穷人买不起;而水的效用很大,可是价格却很小,很长时期内几乎是免费取用,每个人都消费得起。这就是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的著名的"水和钻石价值之迷"。经济学家用了100多年时间来探索这个问题,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获得圆满解决。?
英国经济学家斯坦利·杰文斯(他写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数理经济学的创立者之一,曾经用太阳黑子活动解释经济危机,1882年47岁时不幸死于溺水)、法国经济学家列昂·瓦尔拉斯(他写了《纯粹经济学要义》,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创立者。他的墓志铭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创立者)和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他写了《国民经济学原理》),在19世纪70年代分别独立提出了类似的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理论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理论"。?
第20节:供给和需求(4)
边际效用是和总效用相对的一个概念,总效用是消费一种商品主观上所获得的总的满足感,而边际效用是新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
上述三位经济学家的理论说,一件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它的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其边际效用决定的。当然,无论如何,跟客观的那些因素,诸如劳动之类的没有关系。?
总效用的规律是,开始的时候,随着消费某种东西的数量的增加,效用会不断增加,可是,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了,然后就是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减少。比如吃饭,开始的时候,吃得越多越满足,但是吃到一个最佳状态之后,再吃就不舒服了,总效用就会下降,当然我们一般不会吃到这个程度。?
总效用先增加后下降,是由边际效用造成的。边际效用变化的特征是递减,也就是后一单位的效用,没有前一单位的效用大。?
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来自于我们脑细胞中的神经元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一个力度相等的外界刺激,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神经元对其所作的反应会越来越弱。好比你住在铁路旁边,开始的时候,火车经过的噪音,一定令你辗转难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对这种噪声就根本没有感觉了,它不再影响你的睡眠了。?
认可了这一点,就可以解释水和钻石的价值之谜了。?
一件东西,一般都有多种用途,经济学家认为,理xìng的人们在拥有一件东西的多个单位后,可以按照用途的重要xìng,对这些东西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比如你获得了10 000个单位的水,你会把第一单位的水用来自己喝,第二单位用来做饭,你认为,做饭的重要xìng不如喝,第三单位用来洗澡,洗澡的重要xìng不如做饭,然后继续排下去。?
最后一单位的水,你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还有什么可以安排的,你就把这最后一单位的水抛洒出去了,抛洒在空中,看着水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这个效用接近于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