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工作更长时间,提高自己获得晋升的几率,可要是其他人也都效仿这一做法,所有人的晋升前景就跟从前都不加班的时候一样了。结果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激烈较量,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工作到晚上 8 点,以免落后于他人。
即便不考虑晋升问题,从较大的群体范图来看,个别人工作更长时间也貌似颇有吸引力,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比方说,假设一个人工作更长时间,那么这个人就买得起位于较好校区的房子;可要是所有人都工作更长时间,只可能带动该校区房子涨价。最终结果是,还是有一半的孩子只能上较差的那部分学校。
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建立在以下隐含前提之上: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里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为什么马德里年度时装展封杀超瘦模特?
2006年 9 月,马德里年度时装展的筹办者与西班牙时装设计师协会达成协议,封杀体重指数( BMI )低于 18 的模特。身高 175 厘米的模特,体重需达到 56 公斤左右才符合此标准。马德里时装周的筹办者们说,他们希望这场盛会能反映“健康而美丽的形象。”可消费者显然觉得较瘦的模特比其他人更漂亮,要不然设计师也不会雇她们了。那么为什么要封杀骨感模特呢?
设计师们相信,公众似乎也同意,苗条的模特穿衣服更好看。因此,设计师雇佣较瘦的模特,能获得竟争优势。为保持竟争力,其他设计师也会效仿这一做法,随着地位竞赛越演越烈,最终会迫使模特刻意养成有害于个人健康的饮食习惯。 BMI 规则有助于消除上述恶xìng竞争。
英国文化大臣泰萨 乔维尔( Tessa Jowell )为马德里规定鼓掌喝彩,力劝lún敦时装周的筹办者择善而从。她说,此举的影响定会超出时装行业。‘’年轻姑娘渴望获得 T 台模特一般的身材.但如果那些模特全是骨瘦如柴的病态样子,会给普通姑娘造成过度节食的压力。”
为什么美国大多数州都对儿童入学年铃有强制规定?
美国大多数地方都规定,儿童必须在 6 岁上学。可是,这个年铃的孩子,在体格、智力和情绪成熟度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为什么各州不把此事jiāo给父毋,让他们根据孩子的其体情况做出决定呢?
假设大多数儿童都在 6 岁入学,可有一对夫fù选择让自己 6 岁大的儿子晚一年上学。等这孩子到了 7 岁,他会比班上的同学更强壮、更聪明,心智也更为成熟。由于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是相对的,这个男孩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分数,在运动队成功的几率也更大,进而更有希望占据学校各类组织的领导位里。简而言之,他将踏上一条通往精英大学的通途。
可一旦个别人在相对位置上靠前了,其他人就落后了。其他雄心满怀的家长产生了让自己孩子晚一年再上学的压力。当然,不管家长志向有多高,他们不可能一直拦着孩子不让上学。但我们可以想像,在准许家长自主决定孩子何时入学的地区,孩子的平均入学年龄是 8 一 9 岁。但从集体的角度来看,如果所有孩子入学都较晚,最终将无人受益。所以,大多数地区不得不将孩子何时入学的决定权从家长手里收回来。
个人动机与集体动机不符,当然不是国家对行为加以管制的惟一原因。比方说,在安全领域,不少人认为,个人大多缺乏必要的信息和远见来做出明智的抉择。这种家长做派的管理方式,常常引得一片争议。但有关儿童的此类决定,却更有可能受到民众的支持,因为大多数chéng rén都同意,儿童无法自己做出明智的安全决定。可下面的例子表明,在考虑这类规则具体采取何种形式的过程中,成本效益原则仍然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