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3/4页)  近思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先理会得敬,能敬则知此矣。”或曰:“敬何以用功?”曰:“莫若主一。”季明曰:“尝患思虑不定,或思一事未了,他事如麻又生,如何?”曰:“不可,此不诚之本也。须是习,习能专一时便好。不拘思虑与应事,皆要求一。”

    人于梦寐间,亦可以卜自家所学之浅深。如梦寐颠倒,即是心志不定、cāo存不固。

    问:“人心所系著之事果善,夜梦见之,莫不害否?”曰:“虽是善事,心亦是动。凡事有朕兆入梦者却无害,舍此皆是妄动。人心须要定,使他思时方思乃是。今人都由心。”曰:“心谁使之?”曰:“以心使心则可。人心自由,便放去也。”

    “持其志,无暴其气”,内外jiāo相养也。

    问:“‘出辞气’,莫是于言语上用工夫否?”曰:“须是养乎中,自然言语顺理。若是慎言语,不妄发,此却可著力。”

    先生谓绎曰:“吾受气甚薄,三十而浸盛,四十、五十而后完。今生七十二年矣,校其筋骨,于盛年无损也。”绎曰:“先生岂以受气之薄,而厚为保生邪?”夫子默然,曰:“吾以忘生徇yù为深耻。”

    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

    伊川先生曰: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yù”二字。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明道先生曰:人有四百四病,皆不由自家,则是心须教由自家。

    谢显道从明道先生于扶沟。明道一日谓之曰:“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颢言语,故其学心口不相应,盍若行之?”请问焉。曰:“且静坐。”伊川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

    横渠先生曰:始学之要,当知“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内外宾主之辨,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过此几非在我者。

    心清时少,乱时常多。其清时视明听聪,四体不待羁束而自然恭谨;其乱时反是。如此何也?盖用心未熟,客虑多而常心少也,习俗之心未去,而实心未完也。人又要得刚,太柔则入于不立。亦有人生无喜怒者,则又要得刚,刚则守得定不回,进道勇敢。载则比他人自是勇处多。

    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气之一端。

    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凡所动作,则知所惧。如此一二年,守得牢固,则自然心正矣。

    定,然后始有光明。若常移易不定,何求光明?《易》大抵以艮为止,止乃光明。故《大学》定而至于能虑,人心多则无由光明。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学者必时其动静,则其道乃不蔽昧而明白。今人从学之久,不见进长,正以莫识动静,见他人扰扰,非关己事,而所修亦废。由圣学观之,冥冥悠悠,以是终身,谓之光明可乎?

    敦笃虚静者,仁之本。不轻妄,则是敦厚也;无所系阂昏塞,则是虚静也。此难以顿悟,苟知之,须久于道实体之,方知其味。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

    卷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凡四十一条)

    作者:朱熹;吕祖谦;

    濂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yù、迁善改过而后至。乾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过,圣人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濂溪先生曰: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yù。”予谓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请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cāo之有要,视为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