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蔽jiāo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xìng。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厉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yù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xìng成,圣贤同归。”
《复》之初九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传》曰:阳,君子之道,故复为反善之义。初,复之最先者也,是不远而复也。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惟失之不远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颜子无形显之过,夫子谓其庶几,乃“无祗悔”也。过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所yù不逾矩,是有过也。然其明而刚,故一有不善,未尝不知;既知,未尝不遽改,故不至于悔,乃“不远复”也。学问之道无他也,惟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晋》之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传》曰:人之自治,刚极则守道愈固,进极则迁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则虽伤于厉,而吉且无咎也。严厉非安和之道,而于自治则有功也。虽自治有功,然非中和之德,故于贞正之道为可吝也。
损者,损过而就中,损浮末而就本实也。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ròu林,本于饮食;yín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默武,本于征讨。凡人yù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yù也。损之义,损人yù以复天理而已。
夫人心正意诚,乃能极中正之道,而充实光辉。若心有所比,以义之不可而决之,虽行于外,不失其中正之义,可以无咎,然于中道未得为光大也。盖人心一有所yù,则离道矣。故《》之九五曰:“苋陆,中行无咎。”而《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夫子于此,示人之意深矣。
方说而止,节之义也。
《节》之九二,不正之节也。以刚中正为节,如惩忿窒yù、损过抑有馀是也。不正之节,如啬节于用,懦节于行是也。
人而无克伐怨yù,惟仁者能之。有之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