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1/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积极倡导所谓的“仓学”或“仓教”。再后来,这位姬觉弥和尚也许觉得“广仓学”毕竟不像是一所大学的校名,遂又根据主人哈同本人有“明智居士”之号而改称为仓圣明智大学。

    经济基础雄厚的哈同夫fù创办仓圣明智大学之后,不仅免除所有学生的书本和食宿等一切费用,而且还不惜以高薪到全国各地聘请学识渊博者到该校任教,诸如王国维进入哈同花园的介绍人邹安。邹安,又名邹寿祺,字景叔,号适庐,浙江海宁人,金石学家,他到仓圣明智大学担任教授之前,曾在杭州某学校任教。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邹安应聘来到仓圣明智大学后,罗诗俪穗和姬觉弥基于自身对小学产生兴趣及社会上甲骨文研究已经成为一股热潮的现实状况,遂准备创办相关杂志以提高学校的声誉。而这时,恰逢王国维从日本回乡祭祖并希望到上海谋职,同乡好友邹安自然知道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已经卓有成就,故有后来写信邀请他到仓圣明智大学研究哈同花园内所收藏的多达一千余片的甲骨,并筹办相关学术杂志之举。关于哈同花园内收藏的甲骨,在此有必要对当年刘鹗所收藏甲骨的散失情况进行回顾。对此,钱剑平先生曾明晰地指出:“其中一部分归罗振玉,1915年,他拓印为《铁云藏龟之余》;一部分归上海的犹太人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有千余片,罗迦陵1916年请王国维选拓655片,辑成《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一部分归叶玉森,后印为《铁云藏龟拾遗》;一部分归中央大学;一部分归盐城陈钟凡;一部分归商承祚、洪维良等。”应该说王国维最终留在哈同花园,其中就有希望能研究该花园所藏这一部分甲骨之故。

    关于哈同花园内情,王国维除了了解了以上情况之外,他还将自己参观仓圣明智大学的感受及对姬觉弥个人的初步印象,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2月先后几次写信告诉罗振玉说:

    景叔(邹安)于十二日晚到此,十三日午来访,尔后复于姬君(姬觉弥)俱来,即乘其车同至哈同花园,导观各处并所谓仓圣明智大学者,其中仅有中学二年级并小学。姬君为人,昨相处数日已能知其概,大约乙老(沈曾植)诸人之言不谬。其人随处自显势力,一无学术及办事方法,而主意绝多,复随时变异。昨即yù延维为该校教务长,观其校事绝不合理,即设词谢之。语及学术,随口胡诌,语语出人意外。

    ……

    哈同花园连住二日,见其办事毫不合法,而某君(姬觉弥)之言尤散无友纪。其yù刊行月报,曰yù提创仓教也,而所谓仓教(仓颉之教)者,又全为荒谬不经随口胡诌之说,虽景叔亦畏而笑之。

    面对这样一所“大学”及其主持者,王国维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贸然应聘,写信向罗振玉表示说自己与“此等人殆难共处”,“看来,此局久则三个月,速则敷衍至月杪”。对此,罗振玉则写信规劝王国维不要与哈同花园方面闹僵,并列举樊炳清等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而没有时间治学等状况,同时联系自己多年来处理治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实际经验,希望王国维能够利用这一机会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

    抑弟尚有厚望于先生者,则在国朝三百年来之学术不绝如线,环顾海内外,能继往哲开来学者,舍公而谁?此不但弟以此望先生,亦先生所当以自任者,若“永”能如前此海外四年约,则再十年后公之成就必逾亭林、戴、段,此固非弟之私言也。若以天挺之质,而以生活二字了之,岂不可惜!弟非无前人之资禀,而少▲患难根底未深,中年又奔走四方,遂业无成就。今且老矣,yù以炳烛之明补东隅之非,所补能几何,愿彰汲汲一绠短吸深,故期之先生者不能不益殷。择业与修学相关至切……区区小艺须积二三十年之功力,乃可望成就,学术之难如此。

    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