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王国维对于清华学校之聘就不能不有所考虑,故经历“几请几谢”也就是情理中事了。另外,关于王国维“亦不应学校之请”的言语,似乎是专门针对北京大学而言的,因为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4月曾有北京大学准备聘请王国维担任研究所主任一职之说,而王国维对此却表现得很冷淡或者说有些反感,这从他写给蒋汝藻的信中不难看出:
东人所办文化事业,彼邦友人颇yù弟为之帮助,此间大学(即北京大学)诸人,亦希其意,推荐弟为此间研究所主任(此说闻之日人)。但弟以绝无党派之人,与此事则不愿有所濡染,故一切置诸不问。大学询弟此事办法意见,弟亦不复措一词,观北大与研究系均有包揽之意,亦互相恶,弟不yù与任何方面有所接近。近东人谈论亦知包揽之不妥,将来总是兼容办法。兄言甚是,但任其自然进行可耳。弟去年于大学已辞其,而尚挂一空名,即以远近之间处之最妥也。
不过,王国维虽然对北京大学及其研究所包揽的做法有所“忌惮”,但当他决定脱离溥仪小朝廷并面对清华学校之盛情邀请时,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清华学校之聘。当然,关于王国维最终接受清华学校之聘一事,我们似乎还应该无所讳言地承认,这时王国维既然脱离溥仪小朝廷,则表明他也此失去了原先优厚的“五品俸”,他就不能不考虑到全家人在北京的生计问题,以及他要“收召魂魄重理旧业”的物质保障,即如何使学术研究不受“生活之累”。所以,王国维在应允清华学校之聘后不久便写给蒋汝藻说:
数月以来,忧惶忙迫,殆无可语。直至上月,始得休息。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