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道士做过法之后,张奋斗听话乖巧了许多,毕竟是男孩子,虽有偶尔的调皮,但那都是无伤大雅在可以理解范围之内。张家二嫂虽然一天忙碌,但对孩子的教育从未放弃,她是个有自我觉醒意识的农村妇女,张奋斗的爷爷因为生活拮据,读书中断,在奋斗爸爸手里的时候,社会已经进步非常大了,但由于贫穷,还是没有念完初中就辍学外出谋生了。所以张家二嫂心里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她手里,硬肯多吃些苦,那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让娃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走出父辈的老路,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样艰辛的日子,张家二嫂身在其中,体会的自然很深刻,所以心里更加坚定了无论如何让娃好好念书的信念。但是张家二嫂也只念过小学,是生活的困苦让她意识到要向生活反抗,不能一代代人的再这样继续过下去了,她对于教育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根本没有概念。受教育程度和生存环境的限制,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大是大非上,张家二嫂都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对孩子慢慢的产生着影响。虽然在这方面做的好,但她如果遇到张奋斗犯错误,就会大发雷霆,动辄打骂孩子,这是大多数农村妇女教育孩子的普遍做法。张奋斗每次吃饭,无论是红面馒头还是稀饭,张家二嫂都要求他吃的干干净净,盛稀饭的碗,吃完后,都要用舌头舔一遍。一件衣服,穿破了之后打补丁,袜子也是一样的,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然,俗话归俗话,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上两三年在张奋斗身上是很正常的,家里的土炕,也是张奋斗很享受的住处,总之,他童年中的一切,都是乐在其中的东西,并没有觉的苦什么的。有一次,那是北方的炎炎夏日,瓜果正熟的季节,张奋斗和村子里的几个小伙子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大热天的,玩累了也玩渴了,路过一片西瓜地,他们没有想太多,小孩子的观念里,瓜田的归属概念是很模糊的,就进去摘了几个西瓜,小孩子坐在路边的树底下吃着西瓜,吃的不亦乐乎,由于太渴的缘故,吃瓜的样子看起来享受极了,他们玩好吃好就各自回家了。张奋斗自然不会想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原来他们几个小孩从瓜地里摘下西瓜在路边上吃,全被在山坡上放牛的主人家看见了,而且那片瓜田是张奋斗他族里大伯家的,自然,他大伯清楚小孩没有太强的是非观念,属于随意而为之的行为,但也必须从小加强正面引导,否则随着小孩慢慢长大,会把这种行为当成一种理所当然,这件事情都过了好几天了,家里人也不知道,张奋斗自然也没有给张家二嫂说。某一天,他大伯来奋斗家借农具,和张家二嫂随便聊天,说起了这件事情,他大伯说:“小孩子啥都不知道,你给说说,让他知道就行了,不要打骂孩子,”嘴上张家二嫂应承着,其实心里很是愤怒,这件小事让张家二嫂感觉很没有面子,往深了说这是关乎成长的大事,教育就要从身边的事情抓起,说白了就是教子无方。那天下午,张奋斗玩儿回来之后,二嫂也没有说啥,顺手拿起大拇指头般粗的树枝,就在院子里抽打奋斗,打的孩子满院子跑,边打二嫂嘴里边问:“你知道我为啥打你,你前几天干了啥事,我把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奋斗双手抱着头在院子里哭着喊着。一边跑一边说:“妈呀!你不要打我了,我身上都让你打淤青了,你为啥要打我,我做错什么了?”到这会儿了,奋斗还是想不明白母亲为啥打他,母亲继续追着他在院子里打,说到:“你和庄里几个娃娃把你大伯家的西瓜偷了,你还不承认,我叫你不承认。”这时奋斗才想起这件事来,打在儿的身上,疼在娘的心上,奋斗的潜意识里渐渐明白,除了自己家的东西,其它的东西没有人允许,是不能随便拿的,知晓了这个道理,奋斗恍然大悟,说到:“妈!你别打了,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那天捉迷藏玩儿的太渴了,就随便在路边的瓜地里和伙伴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