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被冷落的舞蹈(第1/3页)  蓝天下的眷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潍县解放后,中央华东局和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昌潍特区,管辖昌乐c潍县c安丘c寿光c益临5个县。“昌潍”的“昌”是指昌乐,“潍”是指潍县,几个地方加在一起面积不小。那时候昌潍特区刚解放,许多群众的思想还没有转过弯来,各种旧观念c旧传统仍旧占领着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意识领域,亟待我党的方针c政策c路线和新中国的各种法令法规占据市场c深入人心。

    所以,当时昌潍文工团配合政府搞宣传的任务很重,团里经常被拆得七零八散,要分散去好些地方搞宣传,人员分都分不过来。因此,为了完成艰巨繁重的宣传任务,文工团招人很多,吹拉弹唱的,蹦蹦跳跳的,凡是有点文艺细胞的人就要,就那每天的人员还安排得紧巴巴的,常常觉得人手不够用,恨不得一人分成几瓣用。

    那时,文工团里没有工资,只管吃管住,多招些人并无大碍,能填饱肚子,有个地方睡觉就行了。说起那时候的伙食,多半是粗粮窝窝和咸菜,有时也能吃到些蔬菜,但很少有肉吃,就那大家就觉得不错了。特别是在解放前粮食漫天飞涨的城市,刚刚解放就能吃得管饱管够,不饿肚子,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说到夜里睡觉休息,男女分开房打地铺,下面铺着麦秸草,人挨人地挤在一起睡,占不了多少房间,大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挤一挤c束束身,反而觉得暖和。

    当时,政府也会象征性地发放一些津贴慰藉人心,以表对文工团的关心和爱护。那时钱的面额很大,一毛钱叫一千元,一元钱叫一万元,妈妈说她两个月的津贴才能买到一个肥皂盒,零花钱用得紧缩缩的,一分一厘都是宝贝。虽然那时的日子过得苦了些,但妈妈和大姨心里却是甜甜的,这种姐妹深情拴在一起的感觉,就像裹着蜜饯的枣儿,甜滋滋地沉淀在她俩的情感中和幸福里。

    毫不夸大地说,那时的妈妈每天都寻思着怎样照顾好妹妹,事事处处都想当好姐姐的范儿,有几件事可以明鉴她的“光辉”。有一天下午,文工团里改善生活,吃肉包子,每人两个。所谓的“肉包子”,也就是炼油后的肥肉渣儿和白萝卜丝对拌成的馅,这对平时生活简朴的文工团来说,已是很不错的伙食了。

    妈妈听说之后,当然高兴,包子的肉香味道自然而然地扑鼻而来,占据了她的食欲,在她心里萌发出想解解馋的念头。可妈妈对亲情的顾念,远远高于她解馋的食欲,她舍不得吃完这两个肉包子,还依依不舍地给妹妹留了一个,想让她吃好吃饱吃个够,过把肉包子的瘾儿。

    还有一件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那时的妈妈,总想在缝缝补补上尝试着做些难度大些的活儿。这样一能显示出她会做针线活儿;二能说明她有能力照顾好妹妹,是个啥事都难不倒的人。有一次,大姨穿的棉袄被雨淋湿了,妈妈说被雨淋湿的棉袄,若不拆洗晒晒的话,会不暖和的。她果断决定给妹妹拆洗棉袄,也因此做个难度大些的针线活儿,在妹妹面前露一手。

    大姨从未见过姐姐做过棉袄,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姐姐,迟疑地问:“你会做吗?”

    妈妈眼睛里透着信心十足的光泽,很有把握地说:“没啥难的,照葫芦画瓢,做一次就会了。”

    就这样,妈妈三下五除二,把大姨的棉袄拆洗了。晒干后的那天晚上,妈妈在油灯下缝合棉袄,样子认真极了:她那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镶嵌在她稚气未脱的脸上,是那么专心致志,是那么娇艳可爱,仿佛一朵含苞待放的水莲花,透着倒影,依着漪涟,用她灵巧嫩柔的手儿,一头连着当姐姐的责任,一头牵着妹妹的温暖,兴之所至地穿针走线。她渴望在朝阳喷薄欲出的明天,妹妹能穿着她亲手缝合的棉袄,高兴的模样令她欣喜沉醉。

    谁知,朝霞辉映的早晨,大姨试穿棉袄时,笑话出现了,棉袄的两个袖子缝反了,呈“丫”字状,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