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思亲切切 教子愁愁(第6/10页)  毛头小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头谈笑风生。“我不让您脱鞋,我请您到我的帐篷里喝一口茅台。”

    听毛头的说话挺风趣,毕力士跟着他走向帐篷。毛头让明科和古思看毕师傅的大脚,他从水壶里倒出一杯凉白开,从塘边拔了一根灌木枝条,喊古思帮他一下。他把枝条的一端递给古思,另一端自己抓着,右手将装了凉白开的杯子悬在枝条中间段,毛头对古思说:“走,给大脚仙送去。”

    二人仅仅走了3步,毛头郑重其事地撤去“抬扛”,两手将所抬的物品端给毕力士。大脚毕师傅接过来喝下一口,问毛头:“这就是你说的茅台?”

    “是啊。”

    “明明是白水嘛。”

    “是这样。”毛头巧舌如簧:“我叫毛头,这杯水是我抬过来的——毛抬。”

    “你呀,真会开玩笑。”毕力士点着毛头,发出一串笑声。

    毕师傅不仅健谈,而且爽朗,他坐下来,把右脚向毛头伸过去,毛头会意,把他的大布鞋轻轻脱下来。3人欣赏着奇特的大脚,明科目测了一下,那脚有47厘米长,20厘米宽,5个脚趾头向上翘着,如同小酒杯大小。毕力士告诉3人,他刚生下来时右脚就比左脚大出一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脚板也不客气地长,长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到哪儿都吸引人们的眼球。右脚上的鞋是他老婆做的,干建筑活儿费鞋子,做这鞋又挺费力,他心疼老婆,可是,这么特殊的鞋子,没地方去买。

    这天,3人进入沉香县,这里是岩溶地貌,道路崎岖,非常难走,一条羊肠小道,用狗头般大的石头堆着,人走上去摇摇晃晃,路旁是万丈深渊,朝下望一眼都叫人头晕。明科和毛头没问题,古思走不了。明科取出一件衬衫蒙在他的头上,毛头前面牵着,明科后头扶着他。古思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下他安静了。

    大约走了15公里,3人看到,千仞绝壁下有一个大山洞,从洞中走出几个孩子,他们瞅见3人感到新鲜,停下脚盯着看。毛头以为附近一定有村庄,这些孩子们是到这个洞子玩耍来着,谁知,他上前一问,他们的家就在洞子里。

    穴居是原始人的生活方式,现时代,竟然还有人穴居,不可思议。眼看天色不早了,于是,3人跟着几个孩子走进洞里。

    山洞里面有半个足球场大,地面高低不平,许多简陋的房子一间紧挨一间,与一般房子最大的不同点是,这些房子没有屋顶,因为没有顶子也不会遭雨,山洞就是大屋顶。

    听说有客人,村长李铎迎了出来。明科向李村长讲了想在这儿住一晚的意图,李铎将他们领进自己家。在没有屋顶的家中,村长告诉他们:这个洞子名叫峰岩洞,目前有60多户、300余人在洞中聚集,村民都是汉族人,李、周两姓为大姓。当年,为了躲避灾难,两姓人家进了这个人间绝地,在这里已生活了200多年,延续了9代。峰岩洞周围都是石头,一点儿水也没有。雨季,洞顶和石缝中会滴下水珠,人们用水缸、盆子或是竹了编成的漏斗接“天花水”,人用过的水还要煮猪食。旱季,没有“天花水”,要人背马驮走4个小时去弄水。在这儿种庄稼是“石头里刨食”,只要有脸盆大的一塘土,也要种上一棵玉米。有一年,一位美国地理学家来洞中看过后说:“这样的环境还有人生存,简直是个奇迹。” 峰岩洞的人们,生活实在艰苦,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像蜜蜂一样勤劳。生活条件虽然恶劣,但他们依然乐呵呵的,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在峰岩洞中,几乎没什么现代娱乐,老年人打一种将要绝迹的“木牌”游戏,年轻人则围在秋千周围,轮流打秋千,他们称秋千为“磨秋”。

    听村长这样讲,明科决定为这里的人们表演武术与杂技节目。李村长很高兴,让女儿把这个消息向全体村民发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