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雪豹善善 鹦鹉乖乖(第4/12页)  毛头小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浑脱却可以在黄河上大展神威。古代文人称:“不用轻帆并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一位保安族老人讲,他的父亲曾是制作皮筏的工匠。皮筏的制作是这样的:选一头外皮没有创伤的牛,把牛头割下来,从颈口取出骨肉和内脏,将此完整性的牛皮去毛并鞣制加工,然后浸在麻油里,一些日子后取出,把四肢及颈口用牛皮绳扎紧,只留下一个小口。组筏时,用嘴朝里面吹气,膨胀后扎紧气口。

    对青海省的少数民族探访过后,3人乘车穿过甘肃省南部进入四川。走过大小金川林区,来到嘉绒。嘉绒地区有特殊的文化,它既继承了藏区的文化习俗,又融合了汉区的先进技术。这一带气候温和,土地肥美,物产丰富,墨尔多神山在群山中巍峨挺立,气度不凡。这里有两大亮眼点,一是美人谷里有美女,二是在深山老林c藏寨村落c悬崖峭壁到处耸立着雄伟壮观的古碉楼。

    在美人谷,3人参加了一场有众多游客参加的舞会。舞会上,嘉绒姑娘们身穿百褶裙,披搭着金银首饰,跳起舞来像白色的鸽群;她们轻盈的舞姿c银铃般的歌声c独特的服饰和秀丽的姿色,让众多游人大饱了眼福。

    有车子方便多了,他们先后走了4个村寨,仔细地观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古碉楼。横断山脉的碉楼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建筑艺术遗存,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存最早的古碉楼建于汉代,至迟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从造型上来看,有四角c五角c六角c八角c十三角c十六角,所用材料为石c泥c木,以石为主,内部用木头架楼,高度十几米或几十米不等,功能上分隘楼c烽火楼c寨楼c界楼c家碉五种。碉身下宽上窄,碉体工整平直,结构紧密,墙壁光滑,厚实牢固,墙体用巨石砌成,有的石块达5吨以上。古人没有任何起重设备,他们用什么方法把巨石砌进墙体的,这是一个难解的谜。碉楼外部有射击孔,内部建有卧室c水池c贮粮柜。碉楼砌筑工艺水平高超精湛,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被人称为“东方金字塔”。

    3人在巴戟天村看到一座造型优美的十三角碉楼,朱小姐在它外面绕了一圈,拍下几张照片后,又进到里面观看并拍照。

    在含羞草村,他们围着一座好像比萨斜塔样的碉楼仔细看。此时,夕阳的余辉洒在古碉楼上,远处峡谷中腾起轻雾,笼罩在村落旁葱茂的果园上空——好一幅摄人心魄的风景画。

    朱穆朗玛把相机递给一位身穿红白相间披衫的中年人,请他帮忙拍下一张她和明科c毛头的合影。随后,她向这位当地人请教: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修碉楼呢?中年人告诉她: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小伙子们争着向她求爱,姑娘放出话来,谁家修的碉堡多就嫁给谁。小伙子们立即动手,家家户户修碉堡,从此,这里修建碉楼成了风气。

    此地的民居造型美观c风貌古朴,修筑成3——5层的碉楼式,从上到下依次为锅庄室c储藏室c居室c经堂,二c三楼分别有天井和大露台。朱小姐倒是率真豪爽,随着自己的意愿,见到门就推,推开门就进,进门后就找人聊天,然后毫无顾忌地四处拍照。明科只得适时地讲着客气话,人家还以为是这位美国小姐说的,明科只是翻译,不仅不怪她不礼貌,反而频频对她微笑着。毛头看在眼里怒在心头,想训她几句,又怕明科不高兴,便背着明科送朱穆朗玛一句扎耳话:“你是那个没笼头的马——无拘无束。”

    “干吗要拘束?”朱小姐不加考虑。

    “你不拘束也行,可是你把话讲到啊。连一句客气话也没有,不懂礼貌。” 毛头语带埋怨。“还得麻烦我叔,替你感谢人家。”

    “这就对了。”朱小姐强唇劣嘴。“省得我说一遍,他译一遍,浪费时间。”

    转眼,车子开进康定,一只四川雉鹑从天上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