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雨有点闷,让人心里憋得慌,但空气还是蛮清新的。
陈晓坐在这里,看着墙上。
挂历显示时间是1990年6月28号。
他看了好几遍,从昨天到今天。
只是有些不敢相信。
居然重生了。
小说里写的竟然都是真的。
重生之前他是在饭店里和朋友吃饭,喝酒喝的正嗨,应该是喝醉了趴在那里眯了一会儿,再一睁眼就是十八年前,正值十八岁的时候。
年轻岁月再来一遍老实说这挺好,反正以前的生活也没什么可留恋的。
混的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才值得留恋,但陈晓,上辈子他并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反正,重生之后父母照样也在,那就珍惜机会再来一遍呗。
只是,那顿饭钱要怎么算。自己穿了,那饭局是不是也就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想那么多做啥?
就用这捏着筷子的手敲了下自己的脑门:“穿都穿了,还惦记着这些。”
“哥,你这什么时候才能好啊。”一个看起来比陈晓小两岁的少年蹲在那里,一脸期待的看着陈晓手里的动作,手中一根小棍在那甩啊甩的。
陈晓回过神,重新用筷子搅拌起锅里的牛奶和鸡蛋:“急什么,还早着呢。”
这是陈晓的表弟,叫王凯,是家里小姑的孩子。
90年代的口号和80年代一样是只生一个好,这在城市里面表现的尤其到位,特别是国企职工。陈晓家里就是典型的职工家庭。
姑姑,姑父,小姑,小姑父,老爸,老妈,全是。
爷爷是当兵转业的,当年的介绍信自然也是落在厂里。
这很有可能是沾了爷爷的光,毕竟在这个我是工人我光荣的年代,大厂新建是有很多人打破了头皮往里挤的。当然,这也离不开他们几个的努力,技校毕业成绩优异,分配到厂,在厂子里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的都是儿子。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一大家子全是厂里职工这在当时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日子的确红红火火,厂子的福利也的确有让人羡慕的地方。
手套,被子,皮鞋,几年下来这些东西家里面就没有自己花钱买过,全是厂子发的。
这是工人至上的年代。
可是,随后呢?
姑父下岗了,老爸也下岗了,只有小姑父还在那里扛着。
那段时间,一大家子仿佛是从天堂跌进了地狱。
为了生活去打工,领着那点微末的薪水供自家子女上学,也幸亏是响应了号召只生了一个,负担不是特别的重,但却仿佛没有了尽头,供完上学是供房子,供完房子是供结婚,供完结婚又是供孙子
曾今羡煞自己家的邻居们开始崛起,开始富裕,而自己家却始终都在努力的追赶着生活的脚步。
每当想到这里,陈晓都有些堵得慌。
好像,好像自己这一大家子的气运在八九十年代消磨光了。
坎坷,不顺。
仔细想想,就连自己也的确如此。
一桩失败的感情让年轻幼稚的自己在矫情之下,毅然决然的离开了那份优秀的工作岗位,就不该得到这么优秀的岗位,哪怕给你得到了,也得变着法的让你失去。
颓废了一段时间再出来以后发现错过了很多机遇,开始学,开始赶,但从此开始做什么事情都要比别人慢上一拍。
等到该学的都学会了,扭头发现,正常谈婚论嫁的年龄也过了。
没有结婚。
浑浑噩噩的,一辈子都在追赶。
瞧着一起走出校门的同学们一个个混的风生水起,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