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憋屈的很。明知道是稳赚不赔,却愣是插不进去,这种感觉很不好。
可是陈晓能怎么办?那是他的父母,这会儿的陈晓虽然暗中已经开始自立,但这不是刚刚开始么。这重生的时间段也好也不好,赶上了房价最便宜的那会儿却只能干瞪眼。
话说自己上辈子就没的起房,直到重生之前的那会儿房贷也没还完,大半生背着债务还要为生活奔波,上辈子是这样,这辈子居然还是这样,越想越是憋屈,真特么操蛋!
第二天中午借口同学聚会,拉着王凯和二柱一起出去喝闷酒。
正好二柱也不想在家里多待,三个人凑到一起,一问,好么,也是买房这个事。
二柱老爸是厂长,可这年头厂长也是拿工资的,幸苦几年攒下那些钱拿出来买个不需要的房产?二柱他爸不乐意,可作为厂长他又得表现出带头模范的作用。就这梗,憋的他在家好一顿牢骚呢。
“其实吧,最近很多家里都是这样。我爸厂子里那些个主任,老师傅,心里面都憋着闷呢。一回到家就开始唠叨,我反正是听不下去了。买房不买房,关我什么事。”二柱。
“这事我也听说了。厂子里职工反正是不买的。又不是没房住,福利房的话还便宜呢,再说都有的地方住,没事儿瞎买什么房子。反倒是厂外的个体户有兴趣的比较多,这些天来问的人不少。”王凯。
“是的,是的,厂子里的职工没几个问的。”二柱点头。
陈晓低头喝了口闷酒。
厂外的个体户们赚了。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这时候买房谁也不会想到投资方面,职工不买是因为不需要,个体户买是因为需要,并不是因为他们瞅准了就能升值。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差距,差别也就出来了。
王凯的老妈也就是陈晓的小姑也是厂里,聊天聊出来小姑目前好像就在负责这一块。
喝了口酒,陈晓问王凯:“你们家买吗?小姑专门负责这一块,如果有好的户型,价钱还能便宜的话,你们家买不买?”
“不买。”王凯回答的非常肯定:“我爸妈意见一致,当天就当面回绝了主任。”
“那你将来要是成家立户了,你的房子怎么办?”陈晓问。
王凯说:“这不简单么,进厂呗,用几千块买个福利房不就解决了。现在买那都是冤大头。”
说着还有些得意,面露微笑的看着陈晓和二柱:“我们家这两天可安静的很,才不像你们家那样那么多糟粕事。”
“靠!”陈晓又给自己灌了口酒。
拒绝的这么干脆,那么这趟火车小姑家也是没有赶上,指望都别想指望了,连王凯这小子都是这个意思呢。
不是说见着别人捡便宜自己就不高兴,关键是,这么好的机会,自己家的人不能一个都没有赶上吧。
还有自己,自己的供货商生意眼瞅着是需要门脸了,不趁着机会买一个,还真要租么。
越想越憋屈。
瞧着陈晓不断给自己灌酒,王凯和二柱就纳闷了。
“哥,你觉得这房子该买?”王凯奇怪道。
“”陈晓该怎么说?
这个时间段的这件事情他是记得不太清楚了,毕竟历史久远,可富态路这个路段他知道啊,那是渔庆市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号称渔阳门,在90年代开始火了小十年,虽然最后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开始走向下坡路,但这并不妨碍他当年的火爆。
因为他的出现,把市区里零散的个体户全部集中起来了,附近几个县城的个体户,小商人,全来这里打货,每天早上人山人海的景象,和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没得比,但在这里,这渔阳门就是这里的商业中心,有第一没第二。就算最后开始走向下坡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