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割麦子(第5/8页)  永不熄灭的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厨房,西屋是仓库,东屋是客厅兼卧室。屋虽很狭窄,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他母亲五十多岁,身体却很硬朗。见高志远来了,就热情地招呼他:“快进屋,坐炕上歇会儿。“一边让一边细眯着眼睛打量着高志远,“看看,这孩子累得,瘦得个可怜。老天爷也不睁眼,怎么就让咱们这方人遭这罪呢!我听小义子说了,你们家天天喝菜糊糊粥吃糠炒面,你说天天干那么重的活,哪受得了啊。我们家比你们家强多了,我不去干活,我们娘俩吃粮背着,还不至于整天喝菜糊糊。今天中午,我包的莜面皮蒸饺子,白菜馅,也不是什么好吃的。我让小义子叫你来,怕你听说吃饭不来,就没告诉小义子什么事,就说我找你有点儿事。大娘把你叫来了,你就别客气了。你和小义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和我自己的孩子没什么区别,看着你遭罪,我心也不好受。“她一边说着,一边放桌子……

    高志远忙说:“我在这吃,得回去告诉我父亲一声,不然,他等着我。”说着,转身要走。

    韩文义的母亲忙一把拉住他说:“你就别去了,我让小义子告诉你爸爸一声去。”

    韩文义也忙应道:“我去,你不用去。”说着,人已跑了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了,说:“告诉了,咱们吃吧。”

    不容推辞,高志远只得坐下,吃那月牙似的淡白色的透着浓浓香味的蒸饺子,感激之情溢满心胸。他看着待他比亲兄弟还亲的文义哥,看着那慈祥善良的大娘,想着他们家也并不富裕还给他包那品香美味的饺子……这是何等淳朴厚道的情谊啊!农村虽然是贫瘠的,生活虽然是艰难的,但乡亲们却的热情的善良的,正像在凛冽的寒冬,身边有一盆旺旺的火,不也是很温暖的吗?

    他们吃着饭,高志远碗里的饺子还没等吃完,他母亲就赶忙又夹一个放进高志远的碗里,嘴里还说着:“到这里可得吃饱了,不许饿着。“

    小碗大的蒸饺子,高志远吃了四个,吃得饱饱的了,可大娘还非得让他再吃一个。高志远说:“大娘,我真吃饱了,实在吃不下了。“

    大娘仍说:“再吃一个,就一个。“

    “我真吃不下了,都撑得慌了。再吃,下午割麦子就连腰也猫不下了。“

    韩文义看他实在不吃,就说:“吃饱不吃就不吃吧。妈,你蒸的饺子多,包上几个,让他带回去不就行了吗。“

    大娘还真包上几个,临走让高志远带上,他说什么也不带。韩文义看他不带,就说:“这不是给你的,是给我叔(指我父亲)的,你吃了,也得让他老人家尝尝吧。”说着,强塞到他手里,不允许他再往出推。

    路上,高志远心里却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这是他回来后吃到的最好的一顿饭,还是在好朋友家吃的。他家那点口粮,早已寅吃卯粮了,他再一回来,无疑又是雪上加霜,锅都要揭不开了,还怎么做好吃的?他不禁羡慕起韩文义来,他有一位慈祥能干的母亲,能让他在这艰苦非常的日子里,过上很滋润的生活。韩文义从小失去了父亲,也就因此,他不得不早早辍学回家帮母亲干活,到他十三、四岁时,就能顶个大人在生产队挣工分了。他非常孝顺,当他能挣工分时,就不让母亲去生产队干活,他挣工分养活娘俩,全村人都夸他是个孝子……

    到了家里,高志远想让父亲尝尝饺子的香味,想到他说不上多长时间没见过这样的美味了呢!他走进院,看到父亲去了房后,他走进屋,摸摸包里的饺子还热着,他想父亲回来吃正好。可是,等了一会儿,却不见父亲回来。他便想到父亲一定是去房后厕所大便去了,不然不会这么长时间。现在人们吃糠吃得肠子越来越粗,大便越来越干,干到便不出来的地步,每大便一次,像受一次刑罚。他回来两个多月,肠子也像瘦猪肠子那么粗,拉出来的屎和瘦猪拉出来的粪没什么区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