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评先进(第3/5页)  永不熄灭的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说‘杈子’‘杈子’,我以为他猜那谜语是杈子呢,原来她把‘杈子’写成纸片贴在杈把上了,在记这两个字呢!”她一边说着,一把拿过纪静雯的杈子,把杈把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

    胡国栋也说:“纪静雯这些日子学习是着迷了。我们去她家检查,看厨房里的用具都贴没贴上纸签,没想到,她不但把厨房里所有的用具都贴上了纸签,还把屋里凡是能贴的都贴上了纸签,什么墙了,门了,窗了,就连被垛都夹上纸签了。她这种学习精神,还真值得大伙学习。要大伙都像她似的这么用心,还有扫不除文盲的。”

    高志远也被纪静雯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他也忽然想到,各家里能贴纸签的东西都贴上了,那么公共场合的东西如果也都能贴上,那不也帮助大家识字吗?可随即又想,什么事情都有个度,适可而止,不能搞形式,如果只有形式,而内容跟不上来,那会起反作用的。

    这时,又听韩文义说:“谁猜着了?有奖。”

    高志远笑道:“这个谜语别看说得很俗气,想想还很贴切。”

    有人忙问:“那是什么?”

    高志远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大家往近前一想,也忽然醒悟,叫道:“是荞麦啊!”

    接着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你别说,荞麦是黑得透亮,里面的荞面却白得像霜,编得还很像的。”有的又说:“那怎么还不怕刀枪剑戟,就怕带眼的铁床呢?”有的立即解说道:“秋天用镰刀割,现在用杈子打,它不都完好无损吗?带眼的铁床是饸饹床子啊,荞麦压出饸饹来,不就被人吃了,不就完了吗?”有的说:“怎么想来,编得在真像!”……

    魏金花说道:“小义子,可惜了你的文采了,就是没用到正地方。”

    韩文义道:“我逗大家开心快乐,还不是正地方?”

    魏金花若有所思地说道:“今天中午,你去我家一趟,我让你办件正经事。”

    韩文义道:“那可说好了,你可得管饭。”

    “行,你一个小孩伢子,我还管不起你。”

    ……大家说着笑着干着活,并不觉得累,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下午,当大家又来上工时,不禁都惊呆了:只经一中午,像变戏法似的,场院里到处都贴满了纸签。一进门,贴着“场院”的纸片,两面墙上贴着“场院墙”的纸片。场院里各个庄稼垛上插上了“谷垛”、“莜麦垛”、“小麦垛”……的纸签,是用硬纸壳做的,用细铁丝缠在木棍上,插进庄稼垛里,既结实又醒目。就连小队的工具:搂场筢、扫帚、刮板……也都无一例外,甚至过碌碡框上也贴上了“碌碡”的纸片……

    高志远来到看到这些,既惊喜又感动。心想,他听了纪静雯杈子上贴了纸签后,曾想过这事,可怕群众说是形式主义,而没敢说。没想到,社员们倒自动地搞了起来。这样更好,群众有这样的热情,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功呢?

    大伙七嘴八舌地问着“场头(就是看管场院的更夫,社员们中午吃饭和夜间,都由他负责)”李光棍,这是谁干的?

    李光棍笑着说:“我也不知道。”

    有的说:“你看场院,到处都贴了纸条,你不知道?”

    李光棍仍笑着:“中午,我没看有人来啊。可能是有人会变戏法儿吧?”

    大家猜测起来,忽然有人说:“上午,魏金花叫韩文义中午去她家一趟,说有正经事让他办,一定是他俩干的。”

    大家一想有道理,在人群中找他俩,韩文义在人群中笑模笑样地看着大伙,魏金花还没来。大家便问是不是他干的?

    韩文义说:“这么好的事,我怎么想得出来,是咱们的‘金花’想出来的。她中午把我叫了去,这些纸片都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