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刘景生拜见袁术(第1/2页)  袁氏代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将军!前厅来了一老者,自称是荆州刺史,这是他拜谒的名刺!”

    袁术接过竹简,上面字迹苍劲有力,如是写道:“后将军钧鉴,下官荆州刺史,恭拜问起居,山阳郡高平县,鲁恭王刘余后,名刘表字景生。”

    意思是说,尊敬的后将军,下官是荆州刺史,恭顺地来向您问安,我是山阳郡高平县的人,更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人,实打实的汉室宗亲,名字叫刘表字号景生。

    刘表老儿态度谦逊,并非没有一定道理,兹因他现在的官职,只是秩六百石的刺史,还不是几年后,秩二千石的州牧。

    反观男猪脚袁术,官居朝廷后将军,可以开设府署,地位等同九卿,仅在三公之下,俸禄更是秩中二千石,比什么秩真二千石c秩二千石c秩比二千石,还要高出那么一截,就是刘表混到死翘翘,地位仍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袁术朝前厅走去,心里美滋滋的想到,这人出生太好啊,官职蹭蹭蹭往上升,真是拦都拦不住,简直跟开挂作弊没两样,分分钟登上人生巅峰,问你怄人不怄。

    他从被汝南郡举为孝廉,成功迈出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便开启了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如彗星一般快速崛起。

    根据东汉官制,孝廉当中家世显赫,且才华横溢者,将会擢升尚书台,陪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这些初入台的新人,称作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又三年称侍郎。

    别人都是一年,三年,三年又三年,慢慢熬资历,也不见得熬出头,他一进去就是坐台当尚书,直接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

    千万别会错意,尚书台的主官是尚书令,袁术只是皇帝助理的头目。

    接着出任长水校尉,掌管长水部的胡人骑兵,驻防在长安西南的宣曲。

    继而又升任河南尹,河南郡可是京城洛阳的所在地,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同级别的有京兆尹,相当于现代天安门某市市长。

    早在n年前,袁术河南尹的官阶,已经比未来刘表的州牧高了。他因不喜舞文弄笔的文职,又改任舞刀弄枪的武职,先后出任了虎贲中郎将,后将军等职。

    纵观袁术的仕途,除了初涉庙堂时,跟在皇帝身边混熟脸,有事没事刷刷存在感,后来胜任的所有官职,全部是两千石的高官,富五代的身份硬是好使。

    再看看袁绍出道,这些年干了什么鬼,尚书郎c侍御史c濮阳县令

    屁大点的县令,也去走马上任。丢脸!太他娘的丢脸了!

    呸啊呸啊,老袁家的骄傲放纵,呸啊呸啊,都被袁绍丢到爪哇国去啦。

    这也是袁术瞧不起袁绍,瞅哪哪不爽的原因之一。当然究其根本,还是袁术是袁逢正妻,怀胎十月所生,袁绍则是无媒苟合的洗脚婢,珠胎暗结所生。

    虽然按血统论,他们都是朝廷三公,司空袁逢的儿子,但在法律上来讲,袁术却是袁绍的堂弟。

    盖因,袁术伯父袁成,犹未来得及诞下子嗣,便染病翘辫子了,三房的诺大家业,也落得个无子继承的窘境。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不受待见的袁绍,就这么给过继了出去,咸鱼翻身成了袁成的嗣子。

    袁成由于英年早逝,才累官至左中郎将,何况人走茶凉,是以袁绍继承的政资资源,相较袁术等人极为有限。

    然则,凡事有弊必有利,袁绍继承三房产业后,连他名义上的母亲,也要听从他的安排,除非步子迈大了扯着了蛋,惊动了现任族长袁逢,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无疑具有最大自主权。

    三房的亿万家产,袁绍是爱怎么挥霍,便怎么肆意挥霍。

    别问为什么,有钱就是任性!

    整得袁术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覥着脸,凑过去说上一句:“闻子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