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得名。五泉山位于皋兰城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很有些来历:当年秦穆公争霸西戎,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秦穆公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然,后人又说这连击五鞭者,乃汉武帝元狩三年霍去病征西时所为。如此推算,这五泉之水形成时,霍去病还没有出生。这虽无法考证,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绝妙确为世人瞩目。一为甘露泉,在文昌宫西边,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如甘露。二为掬月泉,在文昌宫东面,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中秋之夜,月出东山,这里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盘中。三为摸子泉旷观楼下的摸子洞中。过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说摸着石子的生男孩,摸着瓦片的生女孩。四为蒙泉,在东龙口下。这里悬崖凌空,有瀑布泻下,如挂练,如扬丝,坠入乱石丛中,溅起无数明珠,流到草坡间,积成一片明镜。“蒙”为卦名,寓意东谷山下有险之意。五为惠泉,在西龙口下的企桥南端谷底,泉圆形,水净沙明,清澈见底,味甘美,宜于烹菜,且有灌溉之利,有惠于民,故而得名。
后人明代探花黄谏,在其《游五泉山》中写道:水结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清代诗人宋琬《寄兰州司马赴紫垣曰》:“城郭皋兰北,衙斋面翠微。雪中千帐驻,树里五泉飞。
老子一行,登上皋兰山顶大豁岘附近,居高临下眺望皋兰城区,但见古色古香,风光迤逦。老子正叹曰:“道可道,非恒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忽听前方有个声音传出:“说话者可是老聃先生?”老虎等生肖忙隐去身形。老子循声望去,只见一身着黄袈裟僧人,在大豁岘旁打坐。老子便答话道:“正是老聃。你是何人?”僧人起身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小僧乃释迦摩尼弟子迦叶,奉佛主之命来秦地传教,久闻老聃先生大名,并传您新进收十二生肖为徒,今只想见识您生肖徒弟,不知可行方便否?”老子道:“老朽也久闻释迦摩,十分敬重。他徒弟要见我徒弟,当然可行方便。只是我生肖之徒中,有生猛野兽,恐惊吓佛陀,故已隐身。”迦叶笑道:“尽管令其现身,我迦叶姓氏,即含有大乌龟之意。”说罢,还当即变作大乌龟。
原来迦叶名为“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故摩诃迦叶即大迦叶。“迦叶”译为饮光c光波,又叫大龟氏。大龟氏是他的姓,因为他祖上的人修道时,看见有只大龟驮着一个图,所以就以此为姓。他还被称为“头陀第一”,「头陀」是译音,意为清心寡欲,扫除世间尘垢烦恼,是佛教的苦行之一。祖师本娶跋陀罗迦卑梨耶为妻,二人皆不好五欲,志行清净,后皆皈依佛陀。大迦叶从佛出家后,受佛教化,发正智,八日即证入阿罗汉果。世尊示三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与迦叶。而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故事,更为禅家脍炙人口之公案。对于佛法的流传,有极大的功劳。
老子见迦叶当即变作大乌,龟忍俊不止,即唤众生肖现身,与大乌龟迦叶一一见过,任其谈笑玩耍,便独自来到三台阁。足有半晌工夫,生肖来山顶地势开阔的三台阁前游观。过了半晌,大乌龟恢复迦叶身形,来到三台阁与老子告别。众生肖也随后来此。当晚,老子师徒便在大豁岘三台阁中过夜。
这大豁岘,据说是秦穆公斩龙脉的地方。秦穆公斩龙脉的传说实际上是对春秋前西北紧张局势的反映。民间认为自秦穆公斩龙脉之后,风水大坏,春秋以来,皋兰甚少出大官,官职最高的仅仅是个大夫,更没有顶尖的学术大师。因此人们在皋兰山顶修建了三台阁,以便聚集皋兰文脉。
是夜,老子端坐于三台阁内似睡非睡,众生肖似乎有要事商议,一直在交头接耳闲聊。老子恍惚中,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