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老天说:“谢谢啊!”
小川虽然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家老屋,但是他更不喜欢住高楼——在城里漂泊了那么些年,即使后来在城里买了房子,却仍然没有归属感。
他总是觉得住在楼房里没有脚沾地的真实感,也确实喜欢像bj那样的四合院和婺源白墙黑瓦的古村落。这种沉淀着历史与情怀的东西,总是容易引起他内心的共鸣。说他装逼也好,说他矫情也罢,就是喜欢,挡不住的喜欢。
周玉兵一家三口原本都住在马路边周家老屋那,跟孩子大伯一家挤在5间土房子里,环境比较差。
80年代初周玉兵当兵复原后,经孩子大舅介绍在cd一家汽车修理厂上班,因为条件限制一直没能转非农户口。后来小川出生,他也就辞职归乡。
之后他闯过南(hn)走过北(hlj),也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但最终还是因为牵挂家里,回家乡做了一名砖匠。
桂花院是1991年春上他父亲从村里姚老师手里买下来的,当时花了5500块钱,分5年还清。这也是后来家里穷困潦倒的原因之一。
小川犹记得家里买完房子后的第二年,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所有同学除了他都交了学费。他也知道家里没钱,就赖着,直到1个月之后,家里才凑齐。你们能想象当时穷到什么地步。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川读大一的时候(大学有助学贷款)。
姚老师家据说是以前的“地主老财”,当年打土豪分田地,整个大院子都被分掉了,只留下一小部分。后来房子卖给小川家后,一家全搬到市里去了(只能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每年也就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拜祖即回。
对于现在的房子,小川想起2012年没搬家以前,每年过年前后来拜访的人总是啧啧不停,“这房子住的舒服啊,还是你们老两口有福,我老了以后也要回来住这样的房子。”当时小川就忍不住想吐槽,“她大爷他大妈,你们现在就可以住了。”
“小川啦,怎么到现在还没好,怎么回事。“周母嗓门中气十足,”赶紧把车子先推出去。“
听到母亲中气十足的声音,周小川回过神来并嘴角弯了弯。即使十几年后,母亲还是这般豆腐嘴豆腐心,好像母亲未曾改变过,只是岁月苍老了容颜。每次跟母亲微信语音的时候,母亲总是讲你怎么又胖了,脸都长圆的了。怎么越长越丑,你不喝酒,肚子怎么也那么大了,跟你爸一个样。平常多运动运动,不要老是呆在办公室里c呆在电脑前面。
淳淳教诲,犹言在耳。
“好了好了,马上来!“小川赶紧答道。
村大队部碾米房里实在是不能呆,灰尘乱飞,房间大门入口左侧的机器上布满灰尘,没被踩过的角落里积了厚厚的几十层灰,小川踩上去都能感受到“咯吱咯吱”的声音,后面窗户的窗棱和钢筋条同样被灰尘所覆盖,几乎看不到外面通往方庄的那条路。
就这样的环境下,不管是操作师傅还是来碾米的村民,没有一个戴着口罩。他们根本就没有带口罩的意识,哪怕是多年以后。
把最后一袋稻子倒进进料口,周小川实在是受不了里面的空气,“妈,我在院子里晃一晃!”
“嗯,不要走远了啊!”周母还没说完,小川就已经飞了出去,“这孩子!”
“你这儿子真不错哈,考上高中国庆节放假还知道过来给老娘帮忙,我家那小子就不照了,到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在。哎!他今年都高二了,一点都还不懂事!”
“哪还不错啊?被我硬拉过来的。你儿子不也还好吗,都上高二了。”
“好个屁啊,我家那小子高中是花钱买的,花了5000块钱就上了一个普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