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5 章(第4/4页)  被隐蔽的真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知名慈善品牌中国青基会的创始人。

    同样这一天,长安街北。穷各界数年之功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被喻为第三次分配之主要“组织法”的法规草案,提jiāo到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当天,《条例》经过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不日,将对外公布。

    这一条例首次规定,在成立全国xìng劝募基金会之外,企业和企业家个人可以成立自己的非公募型私立基金会。

    何谓“第三次分配”?范宝俊、徐永光两位政协委员如此阐述:社会分配机制有三重,其一是在市场机制上的首次分配,企业通过经营获得收入;其二是政府通过税收机制,实施的第二次分配;其三,当仅通过税收不足以调节贫富差距的时候,需要在自愿xìng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即慈善公益事业,让社会分配更趋公平,市场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富人与第三次分配

    根据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调查数据,就全国而言,2002年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而2002年,全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54,远远超过国际标准的0.4之安全指标。换言之,中国的贫富差距,更大了。

    贫富差距非中国独有。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说,美国贫富差距同样严重,但美国的富裕阶层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做出的慈善公益捐助有67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次分配的财富,占到了美国GDP的9%。

    国家科委科技发展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以青基会为例,希望工程每支出100元,就有89.8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有87.7元从发达地区转移到贫困地区,有88.2元从中高收入阶层转移到低收入阶层。这种慈善机制,在中国,也可以发挥济贫济弱、缓解矛盾的效应。

    然而,这种机制在中国,还远没有得到利用。当国内还在津津乐道于种种富豪财富排行榜时,《商业周刊》对美国的慈善富豪排名已经进行2年了。

    富人的钱袋子

    当国内富豪榜频频赢得喝彩之后,国内为数不多的慈善组织也注意到他们。但是,几年来,在收到的捐赠名单中,往往难觅这类富人身影。

    “国内福布斯富豪捐钱给基金会的事情,我这里可以肯定没有。”一大型基金会负责人说。在记者随机调查的国内10家较知名的慈善公益组织中,其中8家给予了否定答案,还有一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