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 章(第2/5页)  便宜十六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事行,夜则私事兴。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

    善之忠而不得信。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

    jiān。故《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纳言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

    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

    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

    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

    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察疑

    察疑之政,谓察朱紫之色,别宫商之音。故红紫乱朱色,yín声疑正乐。乱生于

    远,疑生于惑。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

    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

    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故圣人不可以意说为明,

    必信夫卜,占其吉凶。《书》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谋

    及庶人”。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

    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故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故人君决狱行刑,

    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

    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

    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虚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察其进退,听其

    声响,瞻其看视。形惧声哀,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结之情不得伸也。下瞻盗

    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沉吟腹计,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反顾,此罪人yù

    自免也。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治人

    治人之道,谓道之风化,陈示所以也。故《经》云:“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日月之明,众下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是以尧、舜

    之君,远夷贡献;桀、纣之君,诸夏背叛;非天移动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故治

    人犹如养苗,先去其秽。故国之将兴,而伐于国,国之将衰,而伐于山。明君之治,

    务知人之所患,皂服之吏,小国之臣。故曰:皂服无所不克,莫知其极,克食于民,

    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

    富国安家,不亦宜乎?

    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

    之利,以豫凶年,秋有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财,路不拾遗,民无去就。故五霸

    之世,不足者奉于有余。故今诸侯好利,利兴民争,灾害并起,强弱相侵,躬耕者

    少,末作者多,民如浮云,手足不安。《经》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贵无用之物,使民心不乱。”各理其职,是以圣人之政治也。古者,齐景公之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