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使日军丧失在缅北的空军基地,盟军则取得了增援和补给的便利。
三、战斗中始终士气旺盛,基层军官多数轻伤不下火线。美军P-40战斗机投弹准确,能够适时地对敌人的重要据点以猛烈打击。山pào观测准确,shè击效果好,能够及时压制敌军pào火及重火器。补给畅通,通信完善,救护迅速。
四、奇袭机场成功后,未能集中兵力,一举攻取密支那城,坐失良机,拖长战斗时日。
五、情报机构不健全,始终未能确切把握敌情,以致初期对敌估计太低,后期对敌估计太高。对预定战场认识不清,缺乏预定计划。
六、士兵利用地形地物能力较差,常因暴露目标,增加伤亡。
七、街市作战训练不够,士兵缺乏独立作战的能力。为了壮胆,经常作无目标的shè击,消耗弹yào,暴露位置。
八、参加密支那战役的各级军官,大多数不能判读空中照相图。因此不能抓住战机,及时调整部署[注:同上,第130~137页。]。
第五章滇西远征军的战略反攻
第一节怒江对峙局面的出现
1942年4月29日,腊戍失陷,中国远征军失去了总后方基地,大批战略物质落入日军之手,回国的主要通道也被切断。日军司令饭田中将命令,“攻占腊戍后,应以主动继续沿滇缅公路向怒江一线追击”[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第255页,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并在5月底以前围歼中国军队。日军第56师团由腊戍进犯滇西,驻守滇缅公路沿线的中国第66军新28、29师不战而逃。日军在5月初连克滇西边境城镇畹町、芒市、龙陵等地,前锋推进到怒江惠通桥西侧。中国守桥部队匆忙zhà桥阻敌。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奉命率部从滇西和昆明等地到怒江前线阻击日军,依仗怒江天险,形成了持续两年的隔江对峙局面。
一惠通桥阻击战
腊戍陷落后,日军56师团迅速组成了一个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百余辆运送步兵的快速部队,沿着滇缅公路挺进。5月3日,滇缅边境要地畹町失守,遮放、芒市、龙陵被占。5月5日晨,日军进抵怒江惠通桥,占据了惠通桥两岸高地松山,并有一部渡过了怒江。这种形势的出现,不仅滇西处于极端危险的状态,就连昆明也受到威胁和震动。当时驻云南的美国志愿空军指挥官陈纳德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