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权力资源获利撑腰,或许一时风光,却难逃以身饲虎的结局。这值得当代企业家反思,并引以为戒。商道六用人有道管理有方
开设商号,无论大小,能够长久不衰,用人问题是头等重要的。平遥蔚丰厚票号分号经理李宏龄曾经说过:“号事之兴衰,全在人位之高下。事在人为,得人则兴,失人则衰。”得人者兴的核心是择人委任、唯贤是举。凡被选中者大都精明强干,精通本行业务,具有运筹帷幄、决策千里之外的胆识与谋略。由于拥有一支精明能干、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精诚合作的员工队伍,晋商取得了事业的兴盛。
//
---------------
任人唯贤,避亲不避乡
---------------
得人则兴,失人则衰
用人问题关乎事业兴衰成败,因为一切事业是要人去做的。大至治理国家,小至治理企业,尽管xìng质不同,而要繁荣昌盛,用人之道则是共同的。所以,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家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叫做“得人者昌,失人者败”。而晋商也说:“得人者昌,政界固然,商界何独不然!”综观晋商的用人策略,在人才的选择、培养教育、奖惩激励等方面,他们建立了一套既严谨规范、又适于人才成长发展的用人机制。
任人唯贤,避亲不避乡
晋商用人有一个普遍规矩:用乡不用亲。山西票号都有这样的明文规定:“非本省同乡不得入内”。这里所说的乡,可以小到同一个村,可以大到同一个省,但“非本省者”几乎没有。晋商“用乡”并非仅仅限用“自己人”,而是“不用亲”。从根本上杜绝了只用“自己人”的弊端,为商号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保证。
比如,“三爷”不用,即少爷、舅爷、官爷不任用。不用舅爷,是为了避免在商号出现“外戚专权”;不用官爷,是为了防止商号被官化;不用少爷,究竟为何?子承父业天经地义,少爷做“接班人”顺理成章,自古皆然,晋商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呢?不用少爷,同样是为商号的根本利益考虑的。
少爷不一定就有经商的才干,即使能胜任大掌柜,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依然选用外人。这并非对少爷不信任,而是必须恪守晋商商号的“组织原则”: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少爷本是“少东家”,是商号自然的所有者,如果再做大掌柜,那所有权和经营者就合二为一了,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把亲情关系加于商号管理、经营、用人等等诸事都会受“自己人”的掣肘,少爷还会把老爷的老一套照搬到商号内,导致商号缺乏应有的活力。当然,如果少爷真的才干出众,那用少爷“自东自掌”的例子在晋商中也有不少,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东伙制“组织原则”始终没有错。如果用少爷“自东自掌”了,身兼二任的他既是当然的东家,享有商号的所有权,又是掌握经营权的大掌柜,本来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就变成了自己监督自己了。少爷手中的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那渎职和“腐败”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是独资的商号,那少爷最有机会和条件成为商号的“土皇帝”了,谁能奈何之?商号只能走自生自灭的不归路了;如果商号是合资,那其他持商号银股者,对少爷的行为能有多大的约束呢?他们除抽股、避免血本少受损失外,恐怕难以再有别的办法了。
相对于“用亲”,“用乡”有很大的好处。“用乡”虽非“自己人”,但也是知根知底的人。聘用同一个村,或邻近几个村里的人,东家往往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不仅对其本人的一切情况了如指掌,而且还对其家庭,乃至祖宗三代都一清二楚,整体素质是用不着“面试”和“政审”的。只要用他做生意就行了。
“用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