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父权氏族公社(第2/2页)  来自博物馆的秘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女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身强力壮的男子转入农牧业和手工业等生产性经济领域,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取得支配生活资料的权利,并将个人的生活资料首先转化为私有财产,进而产生了将财产传给子女的需要和实践。这一历史进程最终以男子娶妻,建立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形式得以完成,人口的不断增加,往往分化为若干个父系家庭公社,仍实行生产资料的共有制,但范围大大缩小,当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开始独立生产和生活时,家庭成为社会生产c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制度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陕西华县泉护村,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和屈家岭文化遗址先后出土了陶祖(陶塑男性生殖器),齐家文化也发现有石祖,陶c石祖是原始时期的一种崇拜象征物,陶c石祖的出土,说明了崇拜男性祖先的习俗业已发生,从而进一步表明龙山文化c齐家文化时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段的问题。山东大汶口墓地的中c晚期墓葬,曾发现八座男女合葬墓,此类墓随葬品丰富,死者年岁相当,显然属夫妻关系,故被认为是一夫一妻制婚姻已经出现,父权制已经确立的重要例证,除此之外,属马家浜文化崧泽类型的浙江吴县草鞋山遗址,也发现两座男女成年合葬墓,墓葬亦明显表现出男尊女卑的倾向。

    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发现的成年男女合葬墓,一般是一男一女,个别是一男二女,下葬时男子葬式均是仰身直肢,女子葬式均是侧身屈肢面向男子,死者的关系是夫妻,整个埋葬透露出一种尤为强烈的以男性为主的倾向,显然是一夫一妻制婚姻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确立的直接地位。齐家文化发现的两座殉葬墓,均是一女性为一男性殉葬,则更是父权制时代男性对女役的真实写照,另外,在其它地区考古文化中,也非常普遍地发现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前后的墓葬,已出现明显的随葬品多寡不一或男尊女卑的现象。

    诸如此类的事实表明,中国父系氏族公社确实是当时社会氏族组织习俗的主要发展流行期,其中涉及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有山东大汶口中c晚期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黄河中游(陕c晋c豫)龙山文化,豫北c河北地区龙山文化,甘青宁地区马厂c半山和齐家文化,长江流域屈家岭c青龙泉三期c马家浜c良渚文化,四川三星堆早期文化,江西山背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福建昙石山晚期文化,以及云南c广西c北方地区c西藏c港台等地的新石器晚期至金石并用时代文化。

    父系氏族公社是由男系血缘构成的组织,社会生产c生活和政治的发展,使其原来大多呈散兵游勇式的各个独立的氏族组织,必然走向相近血缘或相邻地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氏族进行最原始的合并和联合,合并的结果便是产生氏族部落,产生以地缘为纽带的父系氏族农村公社,父系氏族部落或农村公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私有制的膨胀,占有c攫取心的出现,掠夺和维护矛盾的激化,这样便产生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易言之便是由有血缘关系的或相毗邻且利害关系一致的部落结成的部落联合组织,这种组织是原始社会时期规模最大的组织,组织的主要职能通常是联合进行袭击敌对部落或抗拒外来侵略者的军事行动,行动的决策由联盟中的各个部落联席民主议定,即实行军事民主制。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自称“吉努”,因男子长年穿白裤而得名,由于直接从原始社会生活形态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白裤瑶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社会文化信息,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瑶族分支,堪称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