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李雷and韩梅梅(第1/2页)  不负当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那书中的男孩li lei 身边的女孩名叫han ii,还有ji lily 和kitao 和 uncle wang,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叫polly他到处飞。 好多年没有再一次翻开它,但那一段说的谁和谁,偶尔还能细细回味,书中他们的喜与悲,书外身后的是与非,还有隐隐约约和我,一起长大的小暧昧。”

    徐誉滕的《李雷和韩梅梅》,二o一o年横扫各大音乐平台,这波回忆杀简直了!把80后90后杀的“撕心裂肺”。

    就像歌中唱得那样,二oo三年我升入本校初中部,这一年美帝攻打了中东土豪,这一年“非典”笼罩了全国,这一年香港歌坛天后、著名女演员梅艳芳因癌症医治无效逝世

    这一年,我们多了许多课程《英语》、《自然科学》(理综)、《社会》和《思想品德与政治》(文综)

    “hello! ilei whats your na”

    “ihan”

    “同学们这个‘whats your na’就是询问他人名字的礼貌用语。我就你们的新的英语课老师,同时也是你们的班主任,你们可以叫我r-liu。”

    然后就是互相造孽的开始。

    “造孽”是江浙一带的方言话“争吵”的意思。是带有一种禅意的老式用词。很精确。彼此吵架,就是积累了怨恨,伤了对方的心,不是制造冤孽又是什么。

    我与这位rliu的相处是极其不要好的,很不欢喜他,因为他的教育方式太煞格了,心直的我很不识向。发展到后来与一干同学打电话向教育部门举报。

    后来想想也不能责怪他,这只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悲哀的缩影,学生和老师只不过是时代洪流里的尘埃罢了。

    喧嚣尘上的分数论,看似荒谬,却依然遍布中国土地的各个角落。很多学校里满天飞的激进标语,让这样的荒谬变得更为“平常”,“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

    因为我们的教育,从来不缺乏对进取心的关注,却忽略了对平常心的保护。

    平常心,也许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平常心,对学生时代我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在大考前才会拿出来再三强调的词汇。

    平常心,顾名思义,原本应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坦然、自得的心态,“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不知何时开始,却变成了一种被众人嗤之以鼻的状态,变成了“沉着应考”的提分工具。

    比如之前的一个新闻:藤校女博士因母亲一句话跳楼、男生第三次参加高考抑郁跳楼、学生不愿做作业杀死老师……因为各种看似平常的原因,却造成了极端事件,“平常心”这几个平常字眼,荡然无存。

    这都是是因为家长、老师对成绩的执念,抛去成绩不谈,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完美小孩”的苛求,也已失去了平常心态。

    知乎里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梗:一位10岁的小朋友写道:

    当我每天上补习班忙得焦头烂额,你们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当我试卷上错了一道题,你们说“细节决定成败”;当我有些淘气,你们又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你们曾说“人都是从犯错中成长的”,可是你们为什么不允许我犯错呢?

    老师和父母缺少平常心,最苦的却是孩子。当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又如何能拥有健康平和的心态呢?

    家长和老师们迷失平常心,有时是身不由己。

    在教育领域,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不断增加的课外班、没完没了的作业、愈演愈烈的升学竞争……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都被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