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山上的道士们(第1/3页)  江湖烟雨几多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若愚说,他从不在外面收徒弟,这话其实没什么深意,是陈一宁想太多了,就只是字面意思而已。外面是指神霄万寿宫之外,李若愚这四个徒弟,都是自己来神霄万寿宫的。

    师父李灵素去了鬼市之后,还是少年的李若愚便独守着神霄万寿宫,过了几年,西凉联同北魏进犯大乾,边境百姓不堪战祸,纷纷往南方逃难。逃难路上,有两个同村的孩子与父母失散,大的刚过八岁,小的不满五岁。两人一路乞讨,来到织霞山下的镇子,远远望见神霄派美轮美奂的楼宇,以为是仙境,便艰难地爬上了九百九十九层台阶,想讨口饭吃。

    独守神霄派的李若愚见这二人可怜,想起神霄万寿宫只有他一个人,冷情得紧,便收下二人为徒。二人都没有名字,只记得姓氏,于是李若愚依照《易经》给二人取了名字,大徒弟叫周豫泰,二徒弟叫施默成。

    周豫泰为人宽厚乐观,却愚笨得紧,无论是修道还是武学,都没什么天赋,李若愚传他的心法武艺,他都没练出什么名堂来。李若愚本来忧心不已,但见周豫泰自己并不为此事烦恼,只是喜欢整天待在伙房里研究吃食,想到人各有志,李若愚也就不再强迫周豫泰了。

    施默成性子十分怪异,从小就板着一张脸,无论是面对师父还是大师兄,除了必要的交流,绝不多说半句话。但他天资不错,李若愚向他传授心法后,又十分勤奋,整日在大殿里打坐,他十五岁时,就已将凌霄决练至第五层,若不是他一直在神霄派里修行,几乎没有在江湖上与人动手的事迹,不然,现今足以跻身江湖一流高手之列。

    使神霄派名动天下的李灵素虽然生死不知,但余威仍在,足以让神霄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道门小宗,变成江湖上的名门正派。没有了李灵素的神霄派,每天仍然会迎来许多游人,其中不乏慕雷法之名前来瞻仰的江湖侠客。这些侠客们总是希望李若愚能露上一手,重现当年李灵素雷法之威,可李若愚只是好言婉拒,说自己未得师父真传,不会雷法,令侠客们败兴而返,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就没有江湖人来神霄派拜访了。

    附近的百姓却是经常来神霄派,他们都说李灵素法力高强,受过皇帝封赏,一定是神仙临凡,于是都来神霄万寿宫敬香礼神,倒令神霄派的香火旺了不少。

    因周豫泰脸上常带着笑容,言谈亲和,李若愚便让他在伙房做饭之余到大殿接待游人。而施默成老是板着一张脸,拒人于千里之外,每日游人离开后,李若愚便让他打扫神霄万寿宫各处。

    如此过了许多年,神霄派来了位特别的游人,让李若愚又添了一个徒弟。

    这一年,当朝皇帝赵定渊欲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江宁,工部侍郎苏维以江宁离凉魏两国太远,未免有居安而不思危之嫌为由,再三劝谏,阻扰皇上迁都。赵定渊一气之下,便将苏维贬到福州偏僻之地做县令。

    从长安到福州,须途经神霄派。当年老皇帝尊崇李灵素,下令整修神霄万寿宫,便是命苏维主持的。到了杭州地界,苏维忽然想看看这座道观,便带着刚满二岁的女儿苏清池去拜访神霄派。

    李若愚自然认识苏维,当下命两位弟子好生招待父女二人。苏维身处这座不算大却十分精致的神霄万寿宫,忽然生出了许多感触。当年整修这座道观时,从檐角到立柱,都是他和手下的官员一起悉心设计的,这些殿宇楼阁,按理说,他应该熟悉无比。可如今他以贬谪之身再临此地,看见周围云海翻涌,神霄万寿宫立于织霞山顶,真如九霄仙境一般。他便忽然明白,庙堂再高,也高不过天道。他想着,当年不该做官,而是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化外之人也许更好。

    其实自离开长安之后,他便染上了风寒,此时病情加重了不少,他看着怀里熟睡着的女儿苏清池,心里竟有些不安。他妻子因生下苏清池时难产而死,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