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总司令部这时仍未放弃这场bào发在最高领导层的权力之争。冯·布劳希奇元帅令其作战处处长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备忘录再次明确地将莫斯科作为德军进攻的中心目标,并严辞拒绝了希特勒提出的关于将兵力转调北方和南方作战的要求。拒绝的理由是,过不了几个月冬季就要到来,而且北方的冬季比南方来得要早。
在这些天里,南方的集团军群在宽大正面上占领了从第聂伯河河口到基辅南部的第聂伯河沿岸。这种自然形成的态势引起了希特勒的极大兴趣和注意。8 月20日,整个战线上出现了一幅令人叫绝的景象: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向东突击的两支先头部队已形成齐头并进之势,几乎成了一条直线,两者相距约550 公里,直线中心距后方也大约550 公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几乎等边的三角形地区,苏联一个完整的方面军便位于这个三角形地区之内,这大概是每位统帅都梦寐以求的军事势态。
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立即被希特勒抓住了。到1941年8 月中旬,他对国防军统帅部的影响已如此之大,以致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pào兵上将8 月20日,也对向其递jiāo陆军总司令部备忘录的豪辛格上校说:
“目前出现了打击苏军有生力量的更好前景。苏军最强大的集群就部署在基辅东部。”
大概在这个时候,在约德尔和希特勒的头脑里就形成了一个计划的轮廓:如果上述三角形地区的两支先头能够会合的话,就能一举将基辅附近的敌人歼灭。然而,这时一个起决定xìng作用的现实问题即保护翼侧的问题出现了。这个问题在迄今所有有关战史的论述中几乎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央集团军群在向莫斯科进军时可能出现一个漫长南翼,掩护这一翼侧需要大量步兵师,而德国陆军在1941年夏季却没有这么多步兵师。南方集团军群由于被牵制在普里皮亚特地区和基辅城下,不但无法保障这一翼侧的安全,而且还要竭力保护自己的北翼,因此,便出现了一个这时大概尚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
然而,靠“可能”、“也许”和“大概”是不能赢得战争的!
最后,正当第2 装甲集群接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下达的关于令其不再向南推进、而将其装甲兵力撤往后方休整的命令时,希特勒于8 月21日签署了一项意义重大的指令,这一指令不仅对东方战局产生了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东方战局的命运。指令指出:
“陆军于8 月18日提出的关于东方战局下一步作战的建议,与我的意图不符。
我命令:
1. 冬季到来之前必须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占领莫斯科,而是夺取克里木、顿涅茨河畔的工业区和煤矿区,切断苏军来自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补给……
2.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必须毫不迟延地利用由于我军到达戈梅利-波切普一线而形成的极为罕见的有利态势,以其内翼兵力实施一次协同作战。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不仅通过第6 集团军单独实施的进攻将苏第5 集团军赶过第聂伯河,而且还要在该部敌军突破杰斯纳河- 科诺托普- 苏拉河一线之前,将其歼灭,这样,就可以使南方集团军群在第聂伯河中游以东地区站住脚,并保障其中央和左翼部队继续向罗斯托夫- 哈尔科夫方向实施突击。
3.中央集团军群不必顾及以后的作战问题, 要派出较多兵力以达成歼灭第5 集团军之目的, 同时又能够在兵力较少的情况下击败敌人对战线中央的进攻……”
“元首指令”的其他两点讲的是攻占克里木和列宁格勒,对基辅合围战的进程没有影响。
8 月21日的指令将德军引上了“通向基辅会战的叉道”。中央集团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