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末,第2 、6 、17集团军和第2 装甲集群均已占领可直捣东乌克兰心脏的出发地区。这样,德国陆军就完成希特勒于8 月21日为其拟定的关于改变主攻方向的计划。希特勒对这变更迷恋不舍,指望由此而一举决定战局的胜负。冯·龙德施泰特元帅和古德里安大将是希特勒这一指令的卓有成效的执行者,而冯·布劳奇元帅和哈尔德大将此时对这一指令能否行通还深表怀疑。
但是,希特勒的计划最后却被一个谁都料想不到的人实行了,这个人就是斯大林。
斯大林和他的总参谋部8 月底发现,德军似已放弃对莫斯科的突击,将进攻方向转向了乌克兰。新组建的、由叶廖缅科中将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相当强大,足以坚守住远远向西延伸的莫斯科防御圈的左翼阵地。自8 月26日起,该方面军对德第2 装甲集群的东翼连续实施了突击。
现在,斯大林做出了一项对我军取得基辅会战的胜利起决定xìng作用的重大决定。8月底,他命令“西南方面军”立即停止撤退。部队要返回原地,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杰斯纳河、苏拉河和第聂伯河防线。正在撤向东部顿涅茨地区的物资,要坚决运回西部地区。要动员城乡居民到前方去修工事。一批又一批的师从俄罗斯帝国的遥远地区源源开来。它们将进入杰斯纳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大突出部地区,要塞城市基辅便位于该突出部的顶端。
9 月初,共有28个兵团被斯大林派往这一地区,奉命加强“西南方面军”。这28个兵团,在不足3 周的时间内就将不复存在了。
第四章 基辅会战
从杰斯纳河到罗缅河
9 月1 日, 第17集团军克服了苏军在克列缅楚格附近意外微弱的抵抗后,建立了桥头堡。此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对形势作了如下分析:
“看来,红军西南方面军的第38、26、5 集团军的指挥仍是有条不紊和严格有力的。杰斯纳河以西切尔尼戈夫西北地区的红军,在第2 集团军的进逼下,正在对第6 集团军的第聂伯河桥头堡的北翼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此外,红军想尽可能长时间地坚守基辅,也是第6 集团军和第2 集团军受到顽强抗击的原因之一。本集团军群的作战意图之一是,把较强的敌军牢牢地牵制在杰斯纳河下游。”
陆军总司令部十分担心进攻莫斯科的计划付诸东流。冯·龙德施泰特元帅对此十分理解。但他认为,尽管如此,仍必须首先进行基辅会战,以便能够在翼侧不受威胁的情况下继续向莫斯科实施突击。同一天,他让人向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递送了一份更详细的形势分析报告,对基辅会战的实施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9 月1 日递送的这一形势分析报告指出,第2 集团军第2 装甲集群不应只推进到杰斯纳河,而应越过该河继续进攻。同时应在南方集团军群的编成内进行战斗。普里卢基——罗姆内一线是此次向南进攻的暂定目标。形势分析报告特别强调指出:
“……如果不将东乌克兰境内的敌人歼灭,那么,无论是南方集团军群还是中央集团军群都将无法顺利地实施作战……南方集团军群业已开始的作战和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相应的行动已有相当大的进展。此时再改而进行莫斯科作战,似乎为时已晚……”
冯·龙德施泰特元帅以此清楚地表明.他的集团军群已开始一场会战。对这一会战,陆军总司令部对此仍漠然置之。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想以这个形势分析报告正式迫使陆军总司令部下达必要的基本命令,以便协调一致地指挥和实施这场会战。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冯·佐登施特恩步兵上将在9 月1 日给第2 集团军参谋长冯·维茨勒本参谋部上校的私人信件中,谈及了龙德施泰特元帅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