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城,珠宝店,玉石街,旅游区,市面上随处可见的,随意摆放的,永远是大众货,假货,仿货,赝品,作为工艺品类,或首饰类,算作一个装饰品而已,基本上没什么附加价值,属于行家们“抛弃”的砖头料,雕工再好也是废物利用罢了。好的,稀有的,高档的,品质为王,价格一直在走高,稀缺品没谁会贱卖,甭想占真正行家的便宜,人家不骗人,良心已经是大大的好。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一分钱一分货,优质真品一般都被卖家们捂在自己手中,寄存在银行保险柜里,大多只进行内部交易,王牌是内行人的圈内买卖,或者采用拍卖的方式。
作为世家店主,摆在明面上的,是给不懂古玩的爱好者看的,摆在暗处的,是给行家们看的,摆在保险柜里的,是给真正有眼力的买家看的。货卖识货者,同行之间做生意,一般成交的价格超低,挣点搬运费,有时甚至“蚀本”,这就叫“交行价”,也是看人的身份,论人的地位。好古董,从他手上转让,品格有保障,还能快速升值,不仅可提高他的声名,显得他有“眼力”,还有“实力”,且能在其他方面获取更大的利益。有没有机会上手真货,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决于道义和眼力,“在我家是案头娇宝贝,去你家成门口脚踏石,岂能不心疼?”眼力好,有资金,而道义不好,信不过,也都隔着几层,不一定拿出来,让人上手,“好好的,当你的有钱人,就得了,炫什么富啊!”有这样眼光,和魄力的人,又懂鉴定,又懂市场,同时还懂得金融操作的通才,圈子里的名望与地位都高,也不会做赔钱的买卖。
实际上,和其他行业生产的假冒伪劣商品一样,在古玩行里,造假也分为三六九等:不同水平的赝品,是针对不同层次的收藏群体,而生产出来的。玉器鉴定本身,按照历史时期分为:高古玉、古玉和明清玉器。目前中国的玉器加工(包括仿古玉加工)已经非常成熟,不同的地区依托各自所出产的不同玉种(比如河南的南阳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等),或者历史上形成的技术优势(比如广做玉器、苏做玉器等)形成了不同的加工产业,其中有不少地方,专门做仿古玉器。
珠宝商只收成品,遇到赝品,仿品,拿不定主意,就要找鉴定师帮忙了。不同的古玩,有不同的做旧与造假方法。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作伪特征。伪造与鉴定,一方掩盖破绽,不留蛛丝,另一方寻找破绽,挑出马迹,两边斗智斗勇,跟走钢丝似的,都需要绝大的耐心、眼光、经验、机缘、灵通,捅破一层窗户纸故布的疑阵,神秘的花哨也便散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先有做旧的方法,再有检测的方法,如此往复,神一样的对手,双方技艺比拼,一直在愉快的玩耍。
短短十年时间,珠宝,玉石,钻石的价格,从一克拉几百元钱,飙升到上千元,甚至上万元,十几万元!被人们称为“疯狂的石头”,石头还是石头,疯狂的是人,贪心不足,永无止境!
每年,袁秋华都会带外国朋友去逛玉石市场,看那些翡翠雕件,手把,珠串,确实漂亮,外国人也感叹,但她给他们看一眼价牌,目瞪口呆,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都不理解,比一套房子还贵,满脑子理解不了。
不管哪种古玩,市场火热就会导致假货泛滥,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稀世珍宝的投资潜力。商店太离谱,地摊不可靠,个人想要件珠宝精品,如果菜鸟去玉石市场,其实都拿不到好价格,最便宜也得2万吧,可能还是假冒伪劣,不如拜托鉴定师代劳,私人定制由起兴起,慢慢形成固定客源。
文物鉴定,在很多人眼里神秘又新奇,工作却是极其枯燥,甚至艰苦,崩溃也有,但都是瞬间,而不会持续。袁秋华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查阅资料典籍,作抄录,其次是跑博物馆观展品,作笔记,还要钻市场亲身实战,搞分析。在茫茫典籍浩瀚书海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