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七) 沧 桑 天 数 定 佳 节 倍 思 亲(第1/3页)  帝国启事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月桂看到他进门,急忙起身,向俩个少年说“这就是你们的侄子祁儿,还不快见礼。”说毕,她又回头向王祁道:“这是你范家的舅舅,这是进舅舅,这是建舅舅”

    王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俩人是月桂小娘在王家店老家的俩个兄弟。所以才到后院来叫自己出来相见。

    月桂小娘老家是王家店的,与他们老家是一个地方。王家店一共有三个姓氏宗祠,第一大姓当然姓王了,地名就是由此来的。另外两个姓分别是范和楚。不过这两姓的人少,他们合在一起也不过占全村的一少半人口,还有一些杂姓,人更少。

    月桂本姓范,父母生养了她们姐弟三人,她占老大,老二叫范进,小弟叫范建。她父亲略通文字,原来在村里‘王记油坊’里领了一份账房的工做,母亲则在家里种地,平日置桑养蚕,纺纱织布,一家勉强也能糊口。不料在月桂十五岁的这一年,她父亲突染重病,药石无效,眼看就活不了。为了给她父亲治病,家里只得东拼西借,四处欠债。结果她父亲拖了半年,还是一命归西,撒手人寰。她父亲倒是走了,了无牵挂,可治病留下的债务,安葬花销,就要了她们一家人的命。族里耆老见她们家确实可怜,出面为她家减免了一些,可还是不够啊,更何况还有今后的生计呢?当时她大弟,就是这范进,才十二岁,小弟范建才七岁,尚不能下地干活。正巧,王祁的父亲在老太婆的要挟下,正四面找人打听要讨小妾。偶然听族里人闲聊起村里的事情,说到范家的情况,老太婆一听,就托人打听了月桂家的情况,并把月桂平时里的行为性情打听得一清二楚。后来请了王家的族老出面求亲,两个月后,月桂小娘就被抬进了门再后来,范家欠的账还了,日子也慢慢好过了。

    王祁赶忙上前向两人躬身行礼,“小侄向二位舅舅见礼了,舅舅远来辛苦,请恕小侄不知舅舅到来,未曾远迎,失了礼数,莫怪,莫怪。”

    “小祁说什么话呢,舅舅他们今日也是临时有事到城里来,采买一些年货,怎会怪罪你呢?快坐下,快坐下”范进两人还未答话,月桂倒一迭声的为他们解释起来了。

    月桂小娘这话可以骗过王守和秦五,却怎么能骗过王祁呢?这二人一定是因为月桂让人梢了话回家,让他们进城到王家一趟,商量明年开肥皂铺子的事情,两人才会来的。如果是临时有事进城,又怎会带这如此多的东西来?所带东西明显是花了心思准备的。光是那筐鸡蛋,就能看出来。因为王祁以前曾偶然在月桂面前说过喜欢吃山上‘柴鸡’下的蛋,说味道鲜美,有益身体。此时放在桌子上的一篮鸡蛋,可不像临时就能准备的,这就是明证。他估计一定是老太婆给月桂露过了口风,毕竟他现在找不到可以放心商量事情的人,老太婆还是可以信任的,所以他现在会把一些不太紧要的事同她说,她也方便出面一些。

    他给奶奶说过,肥皂铺子的事情,他打算找家里的亲人打理,人可以不要太聪明,但一定要忠心,因为‘钱帛动人心’,越聪明的人,心思越多,心思一多就容易被诱惑,最后往往容易出事。老太婆就说月桂娘家的兄弟符合这个条件,因为他们一直在乡下,家境贫寒,知道感恩,加上月桂心细,适合管理铺子上的事情,也能管得住他们。他当时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只说要先见见人再做决定,这不,人家就过来让他见了。

    一屋子的人就坐下闲聊,他不出声,只顾和王礼拿桌上的干枣吃,听他们几个人在那里说话。听过他们聊天才知道,原来秦五也是王家店的人,和范家两兄弟从小就认识,秦五老爹原来就在柜上帮自己家打棺材,从他爷爷那时起就是自己家的师傅了,现在算上他,他家三代人已经帮过自己家三代掌柜了,从王祁爷爷起就开始了。他爹现在老了,就在王家店工坊那里做点活,难得有时间到城里来,并且他爹让范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