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闪电战的兴与衰(第3/14页)  我的东海我的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当认清德国已迅速成为号敌人时,应迅速调整其外交政策,与前苏联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德国。然而,波兰人并没有这样做,大概出于这样的考虑,前苏联曾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军事力量上无足轻重,以波兰民族的强悍和自尊,依靠手下败将来保护自己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波兰人深知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土是前苏联兵败被迫割让的,决不会善罢甘休。前苏联援助波兰,条件是一旦德c波交战,苏军要通过波兰领土而同德军交战。这在波兰人看来无疑是引狼拒虎,更怀疑前苏联用心叵测,一旦同意苏军进入波兰,恐怕国门不保。

    但波兰人显然过分自信,又无远见,既不知彼,又不知己,只是把宝压在西方英c法两国身上。以为西线可以牵制和吸引住绝大部分德军兵力,而自己的军事力量足以同德军周旋到底,甚至还以为可以攻入德国本土,进而产生唐吉诃德式的幻觉。而法国甘末林将军的愚蠢无能和法军在西线的糟糕表现百分之百地说明了波兰人又一次压错了宝。

    波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部要求紧急支援时,甘末林还欺骗说法军一半以上兵力已投入作战。实际上萨尔攻势中法军只动用了15个师。许多纸面上的东西看上去使人感到很踏实c很实在,但真正落到实处便成了子虚乌有的东西。波兰人轻信了英c法两国的空头支票,而不考虑同前苏联结盟。

    长矛马刀与装甲坦克对抗,是愚昧和鲁莽嫁接的苦果,用这种中世纪的作战方式对付现代坦克,若发生在原始部落那儿,并不感到奇怪,但发生在生活于现代社会中的波兰人身上,实在是一种可悲的现象,一个由无知导演制造出来的悲剧。由于波军统帅部对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缺乏清楚的认识,因而直接导致战役指挥的重大错误,他们把主力沿漫长的边境靠近部署。如前所述,在战略态势上,德军已三面包围波兰西部地区,此时的波兰西部就像一块已悬在德国张开的大嘴中的肉,波军统帅部却还如梦游一般把主力部队往里面送,结果让德国轻而易举地分割合围,聚而歼之。

    这又验证了一条军事经验:弱小的一方若想守住一切地区,势必一败涂地。

    在入侵法国时,古德里安把闪击战真正变成了事实。他不断违反上级命令,带领他的部队和坦克尽可能地向前推进,大大超过预期的目标,破坏了法军的通信,把法国参谋部的人员变为战俘,而这些人一直认为德军会停在西部的马斯河附近,没有得到命令前是不会行动的。法军的惨败并不完全是因为德军坦克装备的优势。实际上,在当时参战的德军坦克中,只有四号坦克装备了75毫米炮可以和法军的charb重型坦克匹敌,而一号c二号和三号坦克性能都劣于法军坦克。但德军坦克装备了无线电通信设备,速度快,易于维护。更重要的是,德军坦克组建了独立的部队,作为一个整体行动,而不像法军把坦克配备给步兵部队。还有一点就是德军的坦克部队是在摩托化作战理论的创立者古德里安的亲自指挥下行动的。当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推进到英吉利海峡时,他已经深深地插入了法国,切断了马其诺防线。从那时起,古德里安和他的装甲部队就成为坦克战与闪电战的代名词。

    从军事史角度而言,波兰会战是机械化战争思想的首次实践,也是对古德里安军事改革后的德国机械化部队的第一次考验。事实证明,德国人完全成功了。由于胜战时间之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相信,人们称之为“闪电战”。其特点是,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在坦克集群和战术空军集中轰炸支援下,在防线的一点或数点上实施突破,在扩大突破口之后,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紧随坦克部队之后,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扫荡其后方指挥中心和交通要点,然后在达到一定深度后旋转迂回,会同正面的步兵集团合围歼灭陷入包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