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闪电战的兴与衰(第4/14页)  我的东海我的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敌。其间,空军集团对敌前方后方实施持续不断的轰炸,使对方战斗意志瘫痪,造成心理上和士气上的崩溃。波兰士兵虽然英勇作战,但在这种崭新的机械化立体作战方式面前,终究不免土崩瓦解。德军进攻如此顺手连希特勒都感到吃惊。古德里安在其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中记载道:“当看到那些被毁的波兰炮兵团的时候,希特勒就向我问道:‘这是我们的俯冲轰炸机所干的吗?’我回答道:‘不,这是我们的战车干的!’他不禁吃了一惊。

    战车实在是一个致命的武器,德军对波兰的闪击效果可以从下列数字对比获得一个结论。

    双方开战前兵力对比是:德军160万人c47个步兵师c7个坦克师c4个轻装师c4个摩托化师c2800辆坦克c6000门火炮迫击炮c2000架作战飞机。波兰军100万人c39个步兵师c11个骑兵旅c2个摩托化旅c3个山地步兵旅c220辆轻型坦克c650辆超轻型坦克c4300门火炮迫击炮c407架作战飞机。

    作战结果是,波军66300人战死,133700人负伤,420000人被俘。德军10600人战死,30300人负伤,3400人失踪。

    这些数字向所有人说明:在人类战争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即机械化战争时代已经降临。从波兰会战起直到今天,这种作战方式一直在陆战中占支配性地位。而以步兵c炮兵c骑兵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已退居次要地位。特别是雄踞战争舞台数千年之久的骑兵,结束了过去的辉煌,无可奈何地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英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可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而作为主要的指挥者和现代装甲作战理论的奠基人——古德里安也因为在波兰战役中不同寻常的表现而一战成名,双手沾满波兰人民鲜血的“闪击英雄”从此诞生。

    第二个战役留得青山在——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法国港口城市,在二战期间,却以世界上一次最大规模撤退的发生地而闻名于世。

    1940年5月10日,就在张伯伦辞去英国首相并断言“希特勒(进攻法国)已错过时机”之后5个星期,德国对西欧发动了闪电般的进攻。

    发动进攻的德军共有136个师,,拥有坦克3000多辆c飞机4500余架。德国以这支庞大的武装力量,开始了对荷兰c比利时c卢森堡和法国的入侵。

    随着战局的日益恶化,盟军处境岌岌可危,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第一集团军除撤退外别无他法。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希特勒突然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这为盟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于是,盟军于5月26日开始实施“发电机”计划。为此,英军迅速调集了1000多艘舰船,并忍痛给一些部队下达了“战斗到死”的命令,以配合法国和比利时的军队作战,阻挡德军的攻势,掩护大部队撤退。

    至6月4日下午5:23分,盟军总共从敦刻尔克港和海滩上撤走了338万余人,其中英军215万人,法军和比利时军队123万人。在这场生死较量中,英c德双方兵员损失惨重。空中c地面c江河硝烟滚滚,弹雨如梭;海滩c堤道c港口陈尸遍地,血流成河。到处都是飞机的轰鸣声,子弹的狂啸声和炸弹的爆炸声。法兰西在燃烧,在流血。美丽的敦刻尔克港也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1939年9月,德国在占领波兰之后,便开始虎视西欧,并着手策划进攻西欧诸国的作战计划。10月9日,头子希特勒下达了进攻西欧的第六号指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