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 高俅(第1/2页)  笑傲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黼说得漫不经心,就好像在跟蔡京讲故事似的。听到杭州、才子、官职、朝中大员这些信息,再联想到王黼此行的用意,若是蔡京还猜不出发生了什么事,那他就不会是一代奸相了。

    蔡京挥了挥手,站在一旁的管家、丫鬟、小厮纷纷退下,客厅的门也顺带关了起来。

    蔡京脸色没有任何变化,看着关上的门,似自言自语一般道:“御史大夫何大人,老了,该回老家享清福了。将明啊,这些日子你多努力一些,案子办好了,皇上自会高兴,到时候这御史大夫的位置便非你莫属了。”王黼,字将明。

    王黼一听,心中一喜,连忙道:“多谢太师提拔之恩,太师尽管放心,下官办案一向都是秉公处理,绝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只不过大理寺和刑部那边?”

    蔡京摆摆手,道:“王大人只要办好自己的案子便是,老夫倒要看看谁敢黑白颠倒,徇私枉法。王大人,把这案子详细的说说吧,老夫帮你谋划谋划。”

    当下王黼便把杭州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实的告知了蔡京。听到最后,蔡京脸色难看至极,蔡京稍微一想便知道谁指使的黄有才,除了自己那两个不孝子还会是谁?

    黄坤叔侄是自己的人没理由对蔡义下手,唯一的解释就是黄有才背叛了黄坤,背叛了自己,而投靠了那两个畜生。

    蔡京压住心中的怒火,道:“你先回去吧,明日早朝看老夫眼色行事。”

    王黼看到蔡京脸色吓人,便识趣的告辞了。他出了太师府,却没有径直离开,而是趁着没人闪身躲进了墙角的阴暗处,没人知道他躲在那做什么。

    蔡京虽然悲愤不已,但也知道不是生气的时候,毕竟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明日一早,御史台定会将这个案子公布于朝堂,朝堂之上定会众说纷纭,往日那些政敌定会为了打击自己而加罪于蔡义之上。

    蔡京此刻手中拿着一份卷宗,封面赫然写着“杭州·钱塘”几个大字,若是别人看到,定会大吃一惊,这份卷宗竟是详细记录了钱塘县的在职人员名单。

    蔡京看着看着,突然目光一凝,片刻之后喃喃道:“有趣,有趣。苏符,钱塘县主簿,苏轼的嫡长孙。”

    蔡京抬起头来,脸色好了许多,叫进来管家道:“你去高太尉和梁公公府邸走一趟,就说我有要事与他二人相商,请他二人务必前来。”

    这梁公公自然是梁师成了,宋徽宗体恤他服侍辛苦,便在宫外赐了他府邸,倒也不用每夜都在宫中伺候。

    而这高太尉,就是大名鼎鼎的高俅了。看过水浒的人对这位高太尉可以说是熟的不能再熟了。高俅原本只是苏轼身边的一个跑腿小厮,擅长舞枪弄棒,在大文豪苏轼身边待久了,倒也有了一定的文学功底,更是学会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后来苏轼受到党争牵连,被贬中山府。苏轼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自然只能将高俅引荐给曾布,为高球谋一个生计。却不想曾布看出高俅并非如表面那般乖巧,便婉言谢绝了。无奈之下,苏轼只好把高俅推荐给自己的好友王诜,这王诜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王晋卿,宋徽宗的姑父,宋神宗的妹夫,身为驸马却整日流连于青楼茶肆之间,蜀国长公主因此郁郁而终。

    王诜看到高俅乖巧机灵,倒也喜欢,便将高俅留在了府中。某一日,还是端王的宋徽宗看到王诜的篦子刀特别漂亮,便让王诜派人送一把新的到自己府中。王诜无奈,只好派高俅将新的篦子刀送到端王府。高俅来到端王府,只见端王正在与小厮们踢蹴鞠,高俅便故作乖巧的等候在一边。

    就在这时,高俅可以说是鸿运当头,一件偶然事件彻底的改变了他的一生。蹴鞠场上的球不知被谁踢了一脚,径直飞到高俅跟前。高俅来不及多想,一顶,一撞,一个回勾,那球竟被高俅玩得很有观赏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